一、别名

川芎又称芎䓖西芎抚芎京芎贯芎台芎山鞠穷等。

二、入药部位

川芎的入药部位为干燥根茎。一般在夏季茎叶茂盛时采挖,除去泥沙和须根,晒干或低温烘干后切片使用。

三、性味归经

  • 性味:辛,温。

  • 归经:归肝、胆、心包经。

四、功效主治

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主治以下病症:

  1. 血瘀气滞之证:如胸痹心痛、胁肋胀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

  2. 头痛、风湿痹痛: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善治头痛,尤以风寒、血瘀头痛为佳。

  3. 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等。

  4. 其他:还可用于痈疽疮疡、风湿痹痛等症。

五、相关配伍

  1. 川芎+当归:活血补血,调经止痛,用于血虚血瘀之证,如四物汤。

  2. 川芎+白芷:祛风止痛,用于风寒头痛。

  3. 川芎+天麻:平肝熄风,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4. 川芎+丹参:活血化瘀,用于胸痹心痛、心悸失眠。

  5. 川芎+乳香、没药:活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六、用法用量

  • 内服:煎服,3~10g。

  • 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或煎汤外洗。

  • 注意事项:川芎辛温升散,阴虚火旺、多汗、月经过多者慎用。

七、使用禁忌

  1. 阴虚火旺者:川芎辛温,易助热伤阴,故阴虚火旺、舌红口干者慎用。

  2. 月经过多者:川芎活血行气,月经过多或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3. 孕妇:川芎活血行气,孕妇慎用,以免动胎气。

  4. 多汗者:川芎辛温发散,多汗者慎用,以免加重汗出。

八、炮制

川芎的炮制方法主要有:

  1. 生川芎: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2. 酒川芎:取川芎片,用黄酒拌匀,稍闷,待酒被吸尽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酒制后增强活血行气之力。

九、鉴别

  1. 性状鉴别

    • 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表面黄褐色至深棕色,有皱缩的轮节。

    • 质地: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可见波状环纹(形成层)及散在的棕色油点。

    • 气味:气浓香,味苦、辛,微有麻舌感。

  2.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可见木栓层、皮层、韧皮部、形成层及木质部,油室众多,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3. 理化鉴别:可利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川芎嗪等成分。

十、贮藏

川芎应贮藏于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酒川芎需密封保存,以免有效成分挥发。

十一、附图

原态

中药-川芎-原态.jpg

药材

中药-川芎-药材.jpg

饮片

中药-川芎-饮片.jpg

中药-川芎-饮片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