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名

金银花,又名忍冬花、鹭鸳花、双花、二花、金藤花等,因其初开时为白色,后转为黄色,黄白相映而得名。

二、入药部位

金银花的入药部位为其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通常在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后入药。

三、性味归经

  • 性味:甘,寒。

  • 归经:归肺、心、胃经。

四、功效主治

  • 清热解毒:金银花具有显著的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如发热、咽喉肿痛、痈肿疔疮等。

  • 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症状。

  • 抗炎消肿:对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如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 凉血止痢:可用于治疗热毒血痢、便血等症状。

  • 抗菌抗病毒:现代研究表明,金银花对多种细菌和病毒有抑制作用。

五、相关配伍

  • 金银花+连翘:增强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 金银花+菊花:疏散风热,清肝明目,适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目赤。

  • 金银花+蒲公英:加强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治疗痈肿疔疮、乳腺炎等。

  • 金银花+黄芩: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适用于热毒血痢、便血。

  • 金银花+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适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目赤。

六、用法用量

  • 内服:煎服,6-15克。

  • 外用:适量,煎汤含漱或捣敷。

  • 泡茶:可单独泡茶饮用,也可与其他药材配伍。

七、使用禁忌

  • 脾胃虚寒者慎用:金银花性寒,脾胃虚寒者使用后可能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 不宜过量: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

  • 孕妇慎用: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过敏体质者慎用:对金银花过敏者禁用。

八、炮制

  • 生用:直接干燥后入药,清热解毒作用较强。

  • 炒炭:将金银花炒至表面焦褐色,增强其止血作用,常用于治疗便血、崩漏等。

  • 酒制:用酒蒸制,增强其疏散风热作用。

九、鉴别

  • 外观:金银花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3厘米,上部直径约3毫米,下部直径约1.5毫米。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密被短柔毛。

  • 气味:气清香,味淡、微苦。

  • 质地: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

  • 显微鉴别:粉末呈黄绿色,花粉粒类球形,表面有细密短刺及细颗粒状雕纹。

十、贮藏

  • 贮藏条件: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 包装:可用密封袋或玻璃瓶包装,避免受潮。

  • 保质期:一般可保存1-2年,需定期检查是否受潮或变质。

四、附图

原态

中药-金银花-原态.jpg

中药-金银花-原态2.jpeg

饮片

中药-金银花-饮片.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