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是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为常用清热燥湿类中药,具有多种功效但需严格掌握禁忌,以下为具体分析:

一、基本信息

  • 性味归经:性味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 药材性状:呈板片状或浅槽状,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

  • 别名:习称“川黄柏”。

  • 采收加工: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

二、核心功效与主治

  1. 清热燥湿:适用于湿热引起的痢疾、黄疸、带下等症,常与黄连、白头翁等配伍使用。

  2. 泻火解毒:可治疗热毒疮疡、湿疹瘙痒,外用可研末调敷或煎汤洗患处。

  3. 退虚热:用于阴虚火旺导致的骨蒸潮热、盗汗,多与知母、地黄等同用。

  4. 其他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黄柏还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降血糖、保肝等作用。

三、用法用量

  • 常规用量:一般为3~12克,可以入丸散或者煎服。

  • 炮制方法

    • 生黄柏:偏于清热燥湿,多用于实证。

    • 盐黄柏:盐炙后增强滋阴降火作用,适用于虚火上炎。

    • 酒黄柏:酒制后缓和苦寒之性,减少对胃肠刺激。

四、禁忌与注意事项

  1. 禁忌人群

    • 脾胃虚寒者:黄柏性寒,易伤脾胃阳气,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加重脾胃症状,如腹痛、食欲不振等。

    • 食少便溏者:使用后可能会导致腹泻或者腹痛等症状出现加重。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黄柏具有收敛作用,容易导致子宫收缩,影响胎儿健康或影响婴儿的喂养,因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 儿童:脾胃功能较弱,非必要不推荐使用;必需时需减少剂量并监测反应。

  2. 配伍禁忌

    • 与温热药同用:黄柏与干姜、附子、肉桂等温热药同用时,可能降低药效或引发胃肠刺激。

    • 与含金属离子的西药联用:如补铁剂、抗酸药等,可能产生沉淀,影响吸收,需间隔2小时以上服用。

  3. 用药方式限制

    • 外用时:需控制浓度和面积,避免皮肤过度干燥或过敏。
    • 长期服用:易导致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消化系统问题。
  4. 过敏反应:少数人接触黄柏后可能出现皮肤红肿、瘙痒、丘疹等过敏反应。初次使用建议小范围测试,出现异常立即停用并就医。

  5. 饮食禁忌: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或减弱药效。同时避免饮酒,防止刺激黏膜。

五、附图

药材

中药-黄柏-药材.jpg

饮片

中药-黄柏-饮片.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