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是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等功效,但过敏者、妊娠期妇女、低血糖患者等人群需慎用,以下为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辛,归脾、胃、肺经。
药材性状:
野葛:呈纵切的长方形厚片或小方块,外皮淡棕色,有纵皱纹,切面黄白色,纹理不明显,质韧,纤维性强,无臭,味微甜。
粉葛:呈圆柱形、类纺锤形或半圆柱形,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横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浅棕色同心性环纹,纵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数条纵纹,体重,质硬,富粉性。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采挖,野葛多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葛藤习称“粉葛”,多除去外皮,用硫黄熏后,稍干,截段或再纵切两半,干燥。
二、核心功效与主治
解肌退热:可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导致的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常与麻黄、桂枝、柴胡、黄芩等配伍使用。现代研究显示,葛根中的葛根素可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生津止渴:适用于热病伤津或阴虚内热引起的口渴、消渴(糖尿病),常与天花粉、麦冬同用。
升阳止泻:煨葛根可用于脾虚泄泻或湿热痢疾,常与黄芩、黄连配伍(如葛根芩连汤)。现代用于高血压、颈椎病引起的头晕、颈项僵痛,可单用或与丹参、川芎同用。
透疹:辅助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多配升麻、芍药。
通经活络:若身体的经络阻塞,出现痉挛,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葛根,对缓解症状有利。
解酒毒:如果存在乙醇中毒的情况,遵医嘱使用葛根,有较好的解毒作用。
三、用法用量
煎服:常用量9~15克,大剂量可用至30克。取适量干燥的葛根切片或块状,通常1次用量为9~15克,将其放入500~6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大火煮沸,转小火煎煮20~30分钟,滤出药液即可服用,每日服用2~3次。
研末口服:粉末通常每次3~5克,每日2~3次。
单味药泡水:可单味药泡水喝。
四、禁忌与注意事项
禁忌人群
过敏者:如果自身属于过敏体质,而且对葛根过敏,一般不可以吃,以免引起皮肤过敏或者呼吸道过敏,影响健康。
妊娠期妇女:葛根通常具有药理作用,有可能会对胎儿发育造成影响,还有可能会诱发流产,孕妇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低血糖患者:葛根通常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如果本身就有低血糖的情况,经常不要吃,否则会加重病情。
低血压患者:葛根具有辅助降压的功效,因此低血压患者要慎重服用,否则可能会导致血压持续偏低,影响健康。
肠胃疾病患者:葛根性质偏寒,服用后有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比如腹泻或腹痛,如果本身就患有肠胃疾病的患者,尽量不要吃。
表虚多汗、脾胃虚寒者:应慎用。
饮食禁忌:葛根不宜与辛辣、油腻食物同食,以免影响药效。
药物相互作用:与降压药、降糖药联用可能增强药效,需监测血压、血糖。
保存方法:应保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受潮、变质。
不良反应:葛根性凉,过量服用可能会导致胃肠不适、腹泻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