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叶,别名:巴叶、芦桔叶《中药材手册》。为蔷薇科枇杷属植物枇杷 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Lindl. 的叶。

入药部位

叶。

性味

味苦、微辛,性微寒。

归经

入肺、胃经。

功效

清肺止咳,和胃降逆,止渴。

主治

肺热痰嗽,阴虚劳嗽,咳血,衄血,吐血,胃热呕哕,妊娠恶阻,小儿吐乳,消渴及肺风面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克,大剂量可用至30克,鲜品15-30克;或熬膏,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入汤剂,需包煎。胃寒呕吐及风寒咳嗽证禁服。

炮制

一、采集加工

全年皆可采收,以夏季采收者为多。采下后晒至七八成干,扎成小把,再晒至足干。此法所得成品不易破碎,质量较好。亦有拾取自然落叶晒干者,其色较紫。

二、炮制方法

1、枇杷叶,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绒毛,用水喷润,切丝,干燥。生品常用于肺热咳嗽。

2、蜜枇杷叶,现行,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枇杷叶丝中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每枇杷叶100千克,加炼蜜20千克。蜜枇杷叶多用于肺燥咳嗽。

3、炒枇杷叶,取净枇杷叶,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焦。有香气,取出放凉。炒枇杷叶常用于和胃止呕。

鉴别

一、药材性状:叶呈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2-30厘米,宽3-9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上部有疏锯齿,基部全缘。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有光泽,下表面淡灰色或棕绿色,密被黄色茸毛。主脉于下表面显著突起,侧脉羽状。叶柄极短,被棕黄色茸毛。革质而脆,易折断。气微,味微苦。以完整、色灰绿者为佳。

二、饮片性状:枇杷叶呈丝条状,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背面无绒毛,革质而脆。无臭,味微苦。

贮藏

贮干燥容器内,蜜枇杷叶、炒枇杷叶密闭,置通风干燥处。

药理作用

1、平喘镇咳作用。

2、降低血糖作用。

现代应用

治疗蛲虫病。

附图

原态

中药-枇杷叶-原态.jpg

药材

中药-枇杷叶-药材.jpg

饮片

中药-枇杷叶-饮片.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