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母,别名:贝母、川贝、岷贝、雪山被。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 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 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 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梭砂贝母 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太白贝母 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Li或瓦布贝母 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var. wabuensis(S Y.Tang et S C.Yue)Z.D.Liu,S.Wanget S.C.Chen 的干燥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鳞茎。

性味

味苦、甘,性微寒。

归经

归肺、心经。

功效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

主治

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瘰疬,乳痈,肺痈。

用法用量

3~10g;研粉冲服,一次1~2g。

禁忌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炮制

采集加工

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或用水稍泡,捞出,闷润后掰瓣去心,干燥,或碾成细粉;或略淘,润软,切极薄片,干燥。

性状鉴别

药材性状

1、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2、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3、炉贝:呈长圜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4、栽培品:呈类扁球形或短圆柱形,高0.5~2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稍粗糙,有的具浅黄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多开裂而较平。

饮片性状

为圆锥形,高3-15mm,直径3-20m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两鳞片较厚,呈心脏形,相对包裹,内有心芽和小鳞叶数枚,内表面纯白;或为类白色蒜瓣状;或为薄片状;或为类白色细粉。质坚脆,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附图

药材

中药-川贝母-药材.jpg

中药-川贝母-药材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