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和根茎,是中药中具有凉血止血、活血调经等功效的常用药材,其性味苦寒,归肝经,以下从功效、禁忌、用法用量、现代研究等方面展开介绍:

一、核心功效

  1. 凉血止血

    • 适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等出血症状,其性寒可清血热,止血而不留瘀。
  2. 活血调经

    • 用于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瘀阻腹痛等症状,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瘀滞。
  3. 祛瘀生新

    • 对跌打损伤、筋骨疼痛、风湿痹痛等瘀血阻滞病症有良好疗效,可促进瘀血消散,新血生成。
  4. 通经止痛

    • 针对血瘀型痛经、闭经,能调理气血,缓解疼痛,恢复月经正常。

二、使用禁忌

  1. 禁忌人群

    • 脾胃虚寒者:茜草性寒,可能加重体内寒气,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

    • 阴虚火旺者:可能引发寒热交替的不适反应,加重阴虚症状。

    • 精血亏少者:可能加重血虚,导致病情恶化。

    • 气血亏虚者:其止血通经功效可能导致血液运行不畅,加重病情。

    • 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引发流产等风险。

    • 过敏体质者:可能引起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

  2. 配伍禁忌

    • 避免与三七、黄芪等具有活血功效的药材同用,防止药物相互作用,损伤健康。

    • 不可与降血压药物合用,可能影响药效或加重不良反应。

  3. 饮食禁忌

    • 服用期间应避免生冷、油腻、腥膻、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茶类,以免影响药效。

三、用法用量

  1. 常规用量

    • 内服:煎汤6~10克,或入丸、散,或浸酒。

    •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漱口。

  2. 炮制方法

    • 茜草炭:取净茜草段或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再炒至水气逸尽,取出晾干,凉透。

四、现代研究

  1. 药理作用

    • 止血作用:能促进血液凝固,缩短凝血时间,对肝素引起的凝血障碍有纠正作用。

    • 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 抗炎镇痛: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 抗菌抗病毒:对多种细菌和病毒有抑制作用。

  2. 临床应用

    • 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单用或配伍其他止血药使用。

    • 瘀阻经闭、风湿痹痛、跌扑肿痛:常与活血化瘀、祛风湿药配伍。

    • 肾炎:茜草根30克,牛膝、木瓜各15克,水煎备用,另取童子鸡1只,去肠杂,蒸出鸡汤后,取汤一半同上药调服,剩下鸡肉和汤同米炖吃。

    • 牙痛:鲜茜草30~60克,水煎服。

五、注意事项

  1. 用量控制

    • 避免过量使用,可能导致恶心、血压升高、腹痛、腹泻等副作用。
  2. 特殊人群

    • 月经正常女性:避免盲目使用,防止寒气阻滞胞宫,引发痛经、经行不畅、月经量减少等不良反应。

    • 长期服药者: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定期监测身体状况。

  3. 不良反应

    • 可能出现恶心、血压升高、腹痛、腹泻等症状,如有不适,需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六、附图

原态

中药-茜草-原态.jpg

药材

中药-茜草-药材.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