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名
兰草、省头草、醒头草、大泽兰、泽兰、圆梗泽兰、都梁香、燕尾香、香水兰、孩儿菊、千金草、香草、鸡骨香、水香。
二、入药部位
菊科植物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分两次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后入药。
三、性味归经
性味:辛,平。
归经:脾、胃、肺经。
四、功效主治
功效:
芳香化湿:祛除湿浊,改善脾胃功能。
醒脾开胃:增强食欲,缓解脘腹胀满。
发表解暑:治疗暑湿感冒及湿温初起。
主治:
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
暑湿表证: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头胀。
湿温初起:湿热内阻、身热不扬。
皮肤问题:湿疹、狐臭、蚊虫叮咬(外用)。
五、相关配伍
佩兰 + 藿香 + 陈皮 + 半夏:
功效:化湿和中,理气止呕。
应用:夏月霉湿、胸腹满闷、呕吐泄泻。
佩兰 + 藿香 + 黄芩 + 薏苡仁:
功效:清利湿热,解暑。
应用:湿温病、发热口渴、胸闷身重。
佩兰 + 荷叶 + 厚朴:
功效:解表化湿,和胃。
应用:暑湿感冒、头胀胸闷、胃呆。
佩兰 + 金银花 + 野菊花:
功效:清热解毒,消痱。
应用:夏季痱子、皮肤瘙痒。
佩兰 + 茵陈 + 香薷:
功效:清热利湿,芳香化浊。
应用:狐臭、湿热内蕴。
六、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干品3~10克,鲜品15~20克。
代茶饮:鲜佩兰10克,泡水饮用,解暑避浊。
外用:
煎水外洗:鲜品30~50克,治疗湿疹、蚊虫叮咬。
捣敷:鲜叶直接敷于患处,止痒消肿。
食疗:
佩兰茶:干佩兰5克,泡茶饮,改善口臭。
药酒:佩兰与藿香泡酒,外搽治蚊虫叮咬。
七、使用禁忌
禁忌人群:
阴虚血燥者(口干、五心烦热)忌用。
气虚多汗者慎用,可能加重气虚。
孕妇慎用,可能引发胎动不安。
注意事项:
避免长期或过量使用,以防耗伤津液。
外用时,皮肤破损处慎用。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食物。
八、炮制方法
净制:除去杂质、老梗及残留根,抢水洗净。
切制:稍润后切段,干燥。
干燥:晒干或低温干燥,筛去灰屑。
九、鉴别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表面黄棕或黄绿,有节和纵棱,质脆,断面髓部白色或中空。
叶:对生,3裂或不分裂,裂片披针形,边缘锯齿,气芳香,味微苦。
显微鉴别:
- 叶粉末:加乙醇温浸,滤液加3%碳酸钠和重氮对硝基苯胺试液,显红色(检测香豆素类成分)。
理化鉴别:
- 薄层色谱法:可检测到挥发油、香豆素等成分。
十、贮藏
环境: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光、防潮、防蛀。
包装:密封容器(如玻璃瓶、塑料袋),可加入防潮剂(硅胶)。
温湿度:温度15~25℃,湿度40%~60%。
定期检查:每6个月检查一次,霉变时晾晒或烘干,虫蛀时密封熏蒸处理。
保质期:一般不超过2年,建议新鲜使用以保证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