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是传统中药材,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等功效,临床应用广泛但需注意禁忌人群与配伍要求。以下从药性、功效、临床应用、禁忌及现代研究等方面展开介绍:

一、药性与归经

  • 性味:味甘、涩,性平。

  • 归经:归脾、肾经。

  • 药性特点:芡实甘平补益,涩能收敛,善补脾肾、固精气、止带下,兼具利湿之功。

二、核心功效

  1. 益肾固精

    • 主治:肾气不固所致的遗精滑精、腰膝酸软、小便频数、夜尿增多。

    • 配伍:常与金樱子联用(如水陆二仙丹),或配伍莲子、牡蛎,增强固肾涩精之力。

  2. 补脾止泻

    • 主治:脾虚湿盛所致的久泻不止、面色萎黄、脘闷纳少、肠鸣便溏。

    • 配伍: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健脾除湿,涩肠止泻。

  3. 除湿止带

    • 主治:湿热带下(色黄质稠腥臭)或脾肾两虚带下(清稀如注)。

    • 配伍:湿热带下配白果仁、山药、黄柏;脾肾两虚带下配白术、党参、金樱子。

  4. 抗衰老与免疫调节

    • 药理:芡实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可增强小肠吸收功能,提高血清胡萝卜素浓度,降低肺癌、胃癌风险。

三、临床应用

  1. 遗精早泄

    • 应用:芡实与金樱子配伍,治疗肾气虚、精关不固所致的遗精早泄。
  2. 久泻不止

    • 应用:芡实与党参、白术、茯苓配伍,治疗脾虚湿盛所致的久泻。
  3. 带下病

    • 应用:芡实与白果仁、山药、黄柏配伍,治疗湿热带下;与白术、党参、金樱子配伍,治疗脾肾两虚带下。
  4. 小便不利

    • 应用:芡实与桑螵蛸、益智仁、炒鸡内金配伍,治疗肾虚小便频数或尿浊。

四、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30克;或入丸、散。

  •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 食用:可泡茶、煮汤、做粥、蒸饭,儿童、老人、肾虚体弱者、消化不良者适宜食用。

五、使用禁忌

  1. 禁忌人群

    • 便秘患者:芡实收涩作用可能加重便秘。

    • 尿道感染者:芡实利尿作用可能增加泌尿系统负担。

    • 过敏体质者:首次食用应少量尝试,观察有无不适。

    • 消化不良者:芡实难以消化,食用过多可能导致胃部不适。

    • 婴幼儿及老年人:胃肠功能较弱,应适量食用。

    • 大小便不利者:芡实可能加重大小便排出障碍。

    • 食滞不化、腹满肠燥者:可能加重消化不良症状。

    • 孕产妇及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谨慎使用。

    • 对芡实过敏者:禁用。

  2. 配伍禁忌

    • 发汗药:如麻黄、桂枝,芡实收敛作用可能影响发汗效果。

    • 利尿药:如茯苓、白术,芡实可能减弱利尿作用。

  3. 饮食禁忌

    • 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如烧烤、生姜、蒜,可能影响芡实吸收,降低药效。

六、附图

原态

中药-芡实-原态.jpg

饮片

中药-芡实-饮片.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