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筋草是中药中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功效的常用药材,临床应用广泛但需严格遵循禁忌与配伍原则。以下从药性、功效、临床应用、禁忌及现代研究等方面展开介绍:
一、药性与归经
性味:味苦、微辛,性温。
归经:归肝、脾、肾经。
药性特点:伸筋草性温走散,能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善治风寒湿痹、筋骨拘挛之证。
二、核心功效
祛风除湿
主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屈伸不利、肢体麻木。
配伍:常与威灵仙、独活、地锦、黄鳝藤根等配伍,增强祛风除湿之力。
舒筋活络
主治:跌打损伤、肌肉劳损、瘀肿疼痛、筋骨拘挛。
配伍:可与当归、丝瓜络、鹅不食草等配伍,活血通络;外用捣敷或煎汤熏洗,缓解局部肿胀。
消肿止痛
主治:外伤肿痛、带状疱疹、疮疡肿痛。
药理:含石松碱、伸筋草皂苷等成分,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除湿利尿
主治:水肿、小便不利、皮肤麻木、四肢软弱。
应用:煎汤内服或配伍茯苓、泽泻等利水药,增强消肿效果。
三、临床应用
风湿痹痛
- 应用:伸筋草与独活、威灵仙配伍,治疗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
跌打损伤
- 应用:伸筋草与当归、桃仁、红花配伍,治疗扭伤、挫伤、瘀血肿痛;外用捣敷或煎汤熏洗,促进瘀肿消散。
筋骨拘挛
- 应用:伸筋草与假葡萄、丝瓜络配伍,治疗腰肌劳损、小儿麻痹症后期、关节僵硬。
水肿小便不利
- 应用:伸筋草与茯苓、泽泻配伍,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皮肤麻木、四肢软弱。
四、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2克;或泡酒。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
炮制: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五、使用禁忌
禁忌人群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伸筋草活血通络作用较强,可能引起子宫收缩,影响胎儿或婴儿安全。
出血过多者:可能加重出血症状,不利于病情恢复。
过敏体质者:可能引发皮肤红肿、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
阴虚内热、体质虚弱者:伸筋草性温,可能耗伤津液,加重内热症状。
配伍禁忌
避免与辛辣食物同用:可能影响药效发挥。
避免盲目增大药量:可能导致肝肾损伤、伤津耗气、加重出血、影响睡眠等副作用。
注意事项
长期服用需谨慎:可能耗伤体内津液和精气,出现口干口渴、体倦乏力、皮肤干燥等症状。
睡前避免大量服用:可能对神经产生兴奋作用,影响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