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名
大腹皮又称槟榔皮、槟榔衣、大腹绒、槟榔壳、茯毛等,不同地区或文献中可能有所差异。
二、入药部位
大腹皮的入药部位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果皮。秋季至翌年春初采收未成熟的果实,煮后干燥,纵剖两瓣,剥取果皮,习称“大腹皮”;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煮后干燥,剥取果皮,打松,晒干,习称“大腹毛”。
三、性味归经
性味:性微温,味辛。
归经: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四、功效主治
功效
行气宽中:大腹皮辛散温通,能行气导滞,宽中理气,对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等症状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利水消肿:大腹皮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能够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对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等症状有显著疗效。
主治
湿阻气滞:表现为脘腹胀闷、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舌苔白腻等症状。
水肿胀满:由于水湿内停导致的水肿、脚气浮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其他:现代药理研究还表明,大腹皮能有效促进胃肠蠕动,调节胃肠肽类激素的分泌,增加迷走神经兴奋性,从而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
五、相关配伍
大腹皮与厚朴:两者配伍使用,可增强理气宽中、化湿行水的作用,适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等症状。
大腹皮与茯苓皮:两者配伍使用,可增强行水消肿的功效,适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等症状。
大腹皮与白术:两者配伍使用,一补一消,消补兼施,具有健脾助运、疏滞开壅、利水消肿之功,适用于脾虚湿停、胃弱纳少等症状。
六、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克。
炮制:
生大腹皮:行气除满的作用较强,并能利水消肿,适用于湿阻气滞之脘腹胀满及水肿尿少之证。
制大腹皮:通过甘草水浸洗等炮制方法,可缓和药性,减少耗气伤阴之弊,但仍需与补益药同用,方能扬长避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七、使用禁忌
禁忌人群:
气虚体弱者:大腹皮具有行气利水的作用,若用之不当,则会耗气伤阴,故气虚体弱者慎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注意事项:
长期或过量服用大腹皮可能引起身体虚弱或过敏反应,如皮疹、休克、荨麻疹等,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服用大腹皮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坚硬等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八、炮制
炮制方法:
大腹皮: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碾松,去硬皮,切段,筛去灰屑。
制大腹皮:取大腹皮,除去杂质,用甘草水略浸后洗净,晒干,碾松,切段,筛去灰屑。大腹皮每100千克用甘草6千克。
九、鉴别
性状鉴别
大腹皮:呈椭圆形或长卵形瓢状,长4~7cm,宽2~3.5cm,厚约1mm。外果皮深棕色至近黑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及隆起的横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有果梗及残存萼片。内果皮凹陷,褐色或深棕色,光滑呈硬壳状。体轻而脆,易纵向撕裂,剥去外皮,可见中果皮纤维,中果皮为白色至黄白色,疏松,有纵向维管束。气微,味淡。
大腹毛:呈松散的棉絮状,成束或团状。表面淡棕色或黄白色,可见细小的纤维,质地柔软。
显微鉴别
大腹皮的显微特征主要包括外果皮细胞、中果皮纤维以及内果皮细胞等结构,这些特征在显微镜下可清晰观察到。
十、贮藏
贮藏条件: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具体方法:将干燥的大腹皮放入密封容器中,如玻璃罐、塑料密封盒或食品级密封袋,以防止空气中的湿气进入。可在容器中放置一小包干燥剂,进一步保持干燥。定期检查药材状态,若出现明显变色、异味或结块,则已失效,不可继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