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名
马齿苋的别名包括五行草、长命菜、五方草、马齿菜、瓜子菜、麻绳菜、马齿龙芽等。
二、入药部位
干燥地上部分(全草),包括茎、叶、花和果实。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割取,洗净后晒干或鲜用。
三、性味归经
性味:性寒,味酸。
归经:归肝、大肠经。
四、功效主治
功效
清热解毒:清除体内热毒,治疗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目赤肿痛等。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的出血症状,如鼻衄、齿衄、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等。
止痢:缓解急性腹泻、慢性肠炎及热毒血痢。
解毒敛疮:促进疮面愈合,治疗痈肿疔疮、湿疹、丹毒、蛇虫咬伤。
利尿通淋:改善水肿、尿路感染症状。
抗菌消炎:抑制多种细菌生长,治疗皮肤感染、肠道感染等。
调节血脂、血压:辅助预防心血管疾病。
改善便秘:富含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
主治
热毒病症:热毒泻痢、痈肿疔疮、湿疹、丹毒、蛇虫咬伤。
出血症:便血、痔血、崩漏下血、血热出血。
胃肠道疾病:急性腹泻、慢性肠炎、热毒血痢。
其他: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目赤肿痛、皮肤瘙痒、水肿、尿路感染、心血管疾病预防、便秘。
五、相关配伍
配伍红枣、枸杞:中和寒性,补气养血,增强免疫力。
配伍黄芪、生姜、陈皮:缓解寒性,补气升阳、解表散寒、健脾理气。
经典配伍:
与黄连、黄柏:增强清热解毒、止痢功效,治疗热毒泻痢(如《伤寒论》相关方剂)。
与地榆、槐角:凉血止血,治疗便血、痔血。
六、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9-15克(干品),鲜品30-60克。
捣汁:鲜品捣汁服,用量酌减。
丸散:按方剂配比,研末冲服。
外用:
捣敷:适量鲜品捣敷患处,治疗疮疡、蛇虫咬伤。
煎水外洗:治疗湿疹、皮肤瘙痒。
特殊人群:
孕妇:禁用,可能引起子宫收缩。
儿童:用量减半(干品4.5-7.5克/日)。
过敏体质:初次使用前需皮肤测试。
七、使用禁忌
禁忌人群
脾胃虚寒、肠滑作泄者:马齿苋性寒,可能加重腹泻、腹痛。
孕妇:禁用,可能引发流产或早产。
过敏体质者:对马齿苋过敏者禁用,可能出现皮肤红肿、瘙痒。
饮食禁忌
避免与寒性食物同食:如绿豆、海带、黄瓜、西瓜等,可能加重胃肠道负担,引发恶心、腹泻。
慎与寒性中药同用:如大黄、芒硝等,可能增强寒性。
其他禁忌
过量:可能刺激胃肠道,导致腹胀、腹痛。
药物相互作用:与利尿药、降血糖药物同服需咨询医生,可能增强药效或引发低血糖。
八、炮制
炮制方法
净制: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鲜品处理:洗净后开水烫或略蒸,晒干,切段。
古代炮制:《本草图经》提及“入药则去茎节”;《太平圣惠方》记载“烧作灰细研”。
炮制作用
纯净药材:除去杂质,便于药效成分煎出。
便于调剂:切段后更易称量和使用。
增强稳定性:干燥后更易保存,减少霉变风险。
九、鉴别
性状鉴别
鲜品:
茎:柔软多汁,紫红色或绿色,直径0.1-0.3厘米,脆嫩易折,断口有乳白色汁液。
叶:对生,倒卵形或匙形,长1-3厘米,宽0.6-1.5厘米,表面光滑,淡绿或暗红色。
花:小,淡黄色,偶见残留。
干品:
茎:干瘪,深褐色或黄棕色,硬而脆,易折断,切面可见维管束小点。
叶:皱缩破碎,仍可见倒卵形轮廓。
气味:气微,味微酸而带粘性。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维管束小点散在分布,表皮细胞壁薄,皮层细胞含叶绿体。
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平轴式,叶肉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法:以水饱和正丁醇-冰醋酸-水(4:1:1)为展开剂,喷0.2%茚三酮乙醇溶液,110℃加热显色,可见紫色斑点。
活性成分:含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等,具有抗菌、抗炎作用。
十、贮藏
新鲜马齿苋
冷藏:清洗擦干后,放入密封袋,置冰箱蔬菜保鲜层,保存3-5天。
冷冻:清洗沥干后,装入保鲜袋速冻,保存数月(解冻后质地变软,适合煮炖)。
干燥马齿苋
干燥保存:平铺于绢布,阴凉通风处自然晾干,或低温慢烘干燥。
容器:干燥密封的玻璃罐或塑料盒,避光、防潮,保存半年以上。
养护:定期检查,防霉防虫,可放置干燥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