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名

金樱子的别名包括刺榆子、金罂子、山石榴、山鸡头子、糖罐子、黄茶瓶等,反映了其形态特征或民间用途。

二、入药部位

干燥的成熟果实。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去除杂质及毛刺后入药。

三、性味归经

  • 性味:酸、甘、涩,性平。

  • 归经:归肾、膀胱、大肠经。

四、功效主治

功效

  1. 固精缩尿:固涩肾气,治疗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2. 涩肠止泻:缓解久泻久痢,对脾虚泄泻效果显著。

  3. 固崩止带:适用于女性崩漏、带下过多,调节月经。

  4. 敛肺止咳:辅助治疗肺虚久咳、咳嗽痰多。

  5. 降脂保肝:现代研究显示其能降低胆固醇,保护肝脏。

主治

  • 肾虚病症: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 肠道疾病:久泻久痢、脾虚泄泻。

  • 妇科疾病:崩漏、带下过多。

  • 呼吸系统疾病:肺虚久咳、咳嗽痰多。

  • 代谢性疾病:高血脂、脂肪肝辅助治疗。

五、相关配伍

  1. 配伍芡实:增强固精缩尿作用,治疗遗精、尿频。

  2. 配伍莲子:协同涩肠止泻,改善久泻。

  3. 配伍山药:补肾固涩,适合肾虚兼脾虚者。

  4. 经典方剂

    • 《景岳全书》金樱子膏:单用金樱子煎膏,治疗遗精、梦遗。

    • 《本草蒙筌》金樱子散:配伍芡实、莲子,增强固涩作用。

六、用法用量

  • 内服

    • 煎汤:6-12克,分次服用。

    • 鲜品:15-30克,捣汁或煎服。

    • 丸散:按方剂配比,研末冲服。

  • 外用

    • 煎水洗:适量煎水外洗,治疗皮肤瘙痒。

    • 捣敷:鲜品捣敷患处,治疗疮疡肿毒。

  • 特殊人群

    • 孕妇:慎用,可能引发子宫收缩。

    • 儿童:用量减半(3-6克/日)。

    • 过敏体质:初次使用前需皮肤测试。

七、使用禁忌

禁忌人群

  1. 实火、实热者:如发热、便秘、口臭,可能加重症状。

  2. 过敏体质者:可能引发皮肤瘙痒、红肿。

  3. 外感发热者:禁用,避免收敛邪气。

配伍禁忌

  • 西药:不宜与奎宁、麻黄碱、阿托品等同用,可能产生沉淀;与降糖药同服需谨慎,可能引发低血糖。

  • 中药:避免与寒性中药(如大黄、黄连)同用,可能增强寒性。

饮食禁忌

  • 寒性食物:如绿豆、西瓜、苦瓜,可能引发腹泻。

  • 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精,可能刺激胃肠道。

八、炮制

炮制方法

  1. 净制:去除杂质及毛刺,纵切两瓣,去核,干燥。

  2. 蜜制:与蜂蜜炒制,增强润肺作用。

  3. 炒制:中火炒至微黑色,增强收敛作用。

  4. 麸炒/砂烫:调整药性,减少刺激性。

炮制目的

  • 纯净药材:去除杂质及毛刺,便于有效成分煎出。

  • 增强疗效:通过炮制改变药性,如蜜制增强润肺作用。

  • 降低毒性:减少金樱子的刺激性,适合敏感体质。

九、鉴别

性状鉴别

  • 外观:倒卵形假果,长2-3.5cm,直径1-2cm。表面红黄色或红棕色,有突起的棕色小点(毛刺脱落残基)。顶端有盘状花萼残基,下部渐尖。

  • 质地:质硬,切开后花托壁厚1-2mm,内有多数坚硬的小瘦果,内壁及瘦果有淡黄色绒毛。

  • 气味:气微,味甘、微涩。

显微鉴别

  • 花托横切面:维管束散在,表皮细胞壁薄,皮层细胞含叶绿体。

  • 瘦果特征:内壁及瘦果有淡黄色绒毛,非腺毛多。

理化鉴别

  • 薄层色谱法:可检出鞣质、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金樱子多糖、维生素C等活性成分。

十、贮藏

  • 环境: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温度≤25℃,相对湿度≤65%。

  • 包装:密封保存于玻璃罐或塑料盒中,避免阳光直射。

  • 养护:定期检查,发现虫害可用磷化铝熏杀,保持包装清洁干燥。

  • 特殊要求:金樱子易受潮霉变,需定期晾晒,避免与挥发性物质共存。

十一、附图

原态

中药-金樱子-原态.jpg

药材

中药-金樱子-药材.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