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内金是传统中药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砂囊内壁干燥品,性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具有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等多种功效,以下从功效、用法、禁忌、选购与鉴别等方面展开介绍:
一、核心功效
健胃消食
鸡内金含胃蛋白酶、淀粉酶及多种氨基酸,可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改善米面薯芋类食物积滞引发的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症状。
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饮食停滞,配伍白术、山药可增强健脾消食效果。
涩精止遗
鸡内金能固摄肾气,辅助调理遗精、遗尿、带下过多等症,常配伍芡实、莲子等固涩药材。
现代研究显示其可促进尿路结石排出,临床用于缓解肾结石、胆结石引发的疼痛。
通淋化石
鸡内金能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预防和治疗胆结石。
结石症常与金钱草、海金沙同用,增强排石效果。
二、用法用量
常规用量
- 煎服用量为3~10克,研末冲服效果更佳(1.5~3克/次)。
- 小儿疳积可配伍白术、山药;结石症常与金钱草、海金沙同用。
服用方式
研末冲服:取1.5~3克鸡内金粉,用温水送服,便于吸收。
入药汤剂:与其他中药材一起煎煮,一般每次使用10~15克。
冲泡饮用:将鸡内金碎块或粉末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加入膳食:将鸡内金粉末添加到粥、汤等食物中,兼具保健与美味。
三、使用禁忌
人群禁忌
脾虚无积滞者:鸡内金消食化积作用较强,脾胃虚弱且无积滞者慎用,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孕妇:鸡内金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孕妇应避免使用,以免影响胎儿健康。
过敏体质者:对鸡内金或其成分过敏者禁用,以免引起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
气血下陷者:服用后可能加重气虚症状,导致头晕、乏力等不适。
饮食禁忌
避免与含鞣酸食物同服:如茶叶、咖啡、柿子等,鞣酸会与鸡内金中的有效成分发生反应,影响药效,甚至导致肠胃功能紊乱。
避免与含鞣酸中药同用:如大黄、地榆、萹蓄等,鸡内金所含酶成分可能会与这些中药中的鞣酸结合而失效。
四、选购与鉴别
性状鉴别
外观:鸡内金为不规则卷片,厚约2mm,表面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薄而半透明,有明显的条状皱纹。
质地:质脆,易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
气味:气微腥,味微苦。
炮制方法
生鸡内金:长于消食,用于食积不化、小儿疳积等症。
醋鸡内金:增强化瘀功效,用于结石症、血瘀证等。
炒鸡内金: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健脾消食作用增强。
储存方法
- 鸡内金应密封防潮保存,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受潮、发霉、虫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