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名

胡荽子又称香菜子、香荽子、胡菜子、原荽子、园荽子、芫荽子、莞荽子、莚荽菜子、莚葛草子、满天星子。

二、入药部位

伞形科植物芫荽的干燥成熟果实。呈双悬果,圆球形,直径3-5mm,表面淡黄棕色至土黄棕色,具波状棱线,顶端有残存花萼,基部钝圆,气香浓烈,味微辣。

三、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归肺、胃经。《本草纲目》等古籍记载归肺、胃经,部分资料提及大肠经。

四、功效主治

功效

发表透疹,健胃消食,理气止痛,透疹解毒。

主治

  • 麻疹不透:外感风邪,疹发不畅。

  • 食积不化: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 肠风便血:痔疮、脱肛。

  • 疝气、牙痛、耳痈:局部疼痛或感染。

  • 感冒鼻塞:外感风寒引起的鼻塞头痛。

五、相关配伍

  1. 配葛根、升麻:治麻疹初起不透(《分类草药性》)。

  2. 配神曲、麦芽:治食积不化、食欲不振(《千金食治》)。

  3. 配补骨脂:治肠风下血、痔疮(《普济方》)。

  4. 配乳香、粟糠:治脱肛痔瘘(《证类本草》)。

  5. 单方:治齿痛,水煎含漱(《本草拾遗》)。

六、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 外用:煎水含漱或熏洗。

  • 注意:气虚体质、口臭/狐臭患者、严重疾病(如胃溃疡)者禁用。

七、使用禁忌

  • 禁忌人群:有火热者、气虚体质(易感冒、乏力)、口臭/狐臭患者、严重疾病(如胃溃疡)者。

  • 注意事项:过量可能耗气,孕妇慎用(性温可能影响胎气)。

八、炮制

  • 生用:洗净,干燥,捣碎。

  • 炒用:文火炒至微鼓起,有香气逸出(《太平圣惠方》)。

九、鉴别

  • 性状:双悬果,表面有波状棱线,气香浓烈,味微辣。

  • 显微:含油管碎片、中果皮纤维、内果皮细胞。

  • 理化:挥发油含d-芳樟醇、α-蒎烯等成分。

十、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密封防蛀。可用玻璃瓶或铁罐保存,避免潮湿。

十一、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d-芳樟醇、α-蒎烯、二戊烯等)、脂肪(20-25%)、糖类(20%)、黄酮甙、β-谷甾醇。

药理作用

  • 抗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效。

  • 抗炎: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

  • 促进消化:增强胃肠蠕动,缓解食积。

  • 发汗解表:通过刺激汗腺分泌,辅助退热。

临床应用

  • 辅助治疗麻疹不透、功能性消化不良。

  • 复方制剂如“芫荽子煎”用于痔疮出血。

十二、总结

胡荽子为药食同源药物,性温辛散,主温中散寒、透疹消食,适用于麻疹不透及食积证。现代研究证实其抗菌、抗炎作用,但需严格遵循禁忌,气虚及火热体质者禁用。使用时注意剂量控制,孕妇慎用。

十三、附图

药材

中药-胡荽子-药材.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