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名

琥珀的别名包括:血珀、云珀、红琥珀、虎珀、虎魄、江珠、琥魄、兽魄、育沛、光珀、顿牟、煤珀

二、入药部位

琥珀的入药部位为古代松科植物(如松树、枫树)的树脂,埋藏地下经年久转化而成的化石样物质

三、性味归经

  • 性味:性平,味甘。

  • 归经:归心、肝、膀胱经。

四、功效主治

功效

  1. 镇惊安神:用于治疗心神不宁、心悸失眠、癫痫惊风。

  2. 活血化瘀:适用于血瘀经闭、产后腹痛、跌打损伤。

  3. 利尿通淋:治疗淋证(如血淋、石淋)、小便不利或癃闭。

  4. 清热解毒:缓解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现代研究提及对辐射防护有一定作用。

主治

  • 惊风癫痫:配伍朱砂、全蝎、麦冬等。

  • 血瘀证:如痛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

  • 淋证癃闭:单用或配伍车前子、木通。

  • 癌性疼痛:外治如琥珀止痛膏。

五、相关配伍

经典配伍

  1. 惊风癫痫

    • 琥珀抱龙丸:琥珀、朱砂、天竺黄、钩藤等,治小儿惊风。

    • 琥珀定志丸:琥珀、菖蒲、远志、茯神,治心神不宁。

  2. 血瘀证

    • 琥珀散:琥珀、当归、莪术、乌药,治血瘀经闭。

    • 三七琥珀散:琥珀、三七,治心血瘀阻之心腹刺痛。

  3. 淋证癃闭

    • 单用琥珀:研末灯心草汤送服,治血淋。

    • 配伍金钱草、木通、海金沙:治石淋。

  4. 外治癌痛

    • 琥珀止痛膏:琥珀、马钱子、蟾酥、冰片等,外贴治癌肿疼痛。

六、用法用量

  • 内服

    • 研末冲服:每次1.5-3克,不入煎剂。

    • 丸散剂:按方剂配伍使用。

  • 外用

    • 敷贴:研粉调敷患处,或制成膏药(如琥珀止痛膏)。
  • 注意事项

    • 孕妇及出血倾向者慎用。

    • 阴虚内热者忌服。

    • 避免与远志、茯苓等安神药长期同用。

七、使用禁忌

  • 禁忌人群

    • 孕妇禁用(可能引发子宫收缩)。

    • 出血性疾病患者及过敏体质者慎用。

  • 副作用

    • 内服过量可能致胃肠不适(如恶心、腹泻)。

    • 外用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红肿、瘙痒)。

八、炮制

炮制方法

  1. 生用

    • 直接研粉,保留镇惊安神功效。
  2. 醋制

    • 增强活血祛瘀作用(如《太平圣惠方》记载)。
  3. 水飞法

    • 研细后水飞,去除杂质,用于散剂。
  4. 豆腐制

    • 与豆腐同煮,减少燥性。

炮制目的

  • 增强药效(如醋制活血),减少副作用(如豆腐制降燥)。

九、鉴别

鉴别方法

  1. 外观

    • 颜色:淡黄色至深棕色,透明有光泽。

    • 质地:质脆易碎,燃之有松香气。

  2. 物理特性

    • 密度:低于水(浮于水面)。

    • 摩擦带电:摩擦后吸引轻物。

  3. 化学测试

    • 热针测试:真品散发淡香,伪品有刺鼻气味。

    • 溶剂测试:不溶于水,但可研粉冲服。

十、贮藏

  • 条件:阴凉干燥处保存,防潮、避光。

  • 注意:避免与硬物接触以防碎裂。

十一、现代研究

成分

  • 化学成分:含琥珀酸、树脂、挥发油及微量元素(如钠、锶、硅)。

  • 药理作用

    • 中枢抑制:琥珀酸具抗惊厥、镇静作用。

    • 抗炎抗氧化:减少自由基损伤。

    • 抗辐射:改善电磁辐射引起的损伤。

临床应用

  1. 皮肤病

    • 治疗牛皮癣,外用琥珀制剂有效。
  2. 肿瘤辅助

    • 琥珀止痛膏外治癌性疼痛,有效率达84.11%。
  3. 心血管

    • 改善血液循环,治疗心腹刺痛。

十二、总结

琥珀为传统中药,兼具安神、活血、利尿之效,内服外用皆宜。现代研究支持其抗炎、镇痛及辐射防护作用,临床应用扩展至皮肤病及肿瘤辅助治疗。使用时需注意禁忌,炮制方法影响药效,鉴别需结合物理与化学手段。

十三、附图

药材

中药-琥珀-药材.jpg

饮片

中药-琥珀-饮片.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