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名

滑石又称液石、脱石、番石、共石等,在《别录》中亦有夕冷之称。

二、入药部位

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的块状体。采挖后需去除泥土、杂石,经净制、粉碎或水飞处理后入药,药用部分包括滑石块及滑石粉。

三、性味归经

  • 性味:甘、淡,寒。

  • 归经:现代主要归膀胱、肺、胃经;古代记载涉及肾经,但现代总结以膀胱、肺、胃为主。

四、功效主治

  • 功效: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

  • 主治

    • 内科:热淋、石淋、暑热烦渴、湿热水泻。

    • 外科:湿疹、痱子、痱毒流水、疮疡久不收口(外用)。

五、相关配伍

  1. 猪苓汤(汉《伤寒论》):滑石配猪苓、阿胶,利水渗湿,清热养阴,治小便不利、心烦失眠。

  2. 百合滑石散(汉《金匮要略》):滑石配百合,清热利小便,清润心肺,治百合病变发热。

  3. 六一散(金《黄帝素问宣明方论》):滑石配甘草(6:1),清热解暑,利尿通淋,治暑湿证。

  4. 八正散(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滑石配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治热淋、血淋。

  5. 三仁汤(清《温病条辨》):滑石配通草、竹叶,清热利湿,解暑,治湿温初起。

六、用法用量

  • 内服:煎服10-20g;或入丸散(如六一散中滑石用量为6份,甘草1份)。

  • 外用:研末扑撒或调敷,适量即可。

七、使用禁忌

  • 配伍禁忌:不宜与附子、肉桂、人参(助火热)、金银花(络合反应)、四环素族抗生素、异烟肼、泼尼松龙片、维生素C、硫酸镁、地西泮等同用。

  • 饮食禁忌:忌食辣椒、芥末、甜酸性食物、糖果、肉类、油炸类。

  • 禁忌人群:脾虚气弱、精滑、热病津伤者及孕妇慎服。

八、炮制

  • 传统方法:水飞法,将滑石粉碎后加水搅拌,静置后取沉淀,干燥后得极细粉末。

  • 现代工艺:建议粉碎成0.3-0.7cm颗粒供煎剂,细粉用于丸散,避免糊锅。

九、鉴别

  • 性状

    • 滑石块:不规则块状,白色/类白色,具蜡样或珍珠光泽,质软滑腻,无吸湿性。

    • 滑石粉:微细粉末,白色,滑腻感,无臭无味。

  • 显微:透射偏光镜下无色透明,低正突起,最高干涉色Ⅲ级橙色,二轴晶负光性。

十、贮藏

  • 环境:干燥通风,避光,温度<20℃。

  • 容器:密封玻璃瓶或铁盒,防潮防虫。

  • 期限:建议一年内使用完毕。

十一、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含水硅酸镁(主成分)、氧化铝、氧化镍等。

  • 药理作用

    • 吸附收敛:保护肠管,止泻。

    • 利尿:促进尿液排出。

    • 抗炎:抑制炎症反应。

    • 潜在风险:长期吸入滑石粉尘可能致肺纤维化(滑石粉尘肺)。

  • 临床应用

    • 尿路感染、湿疹、暑热症。

    • 需严格控制用量,避免过量或长期使用。

十二、总结

滑石为清热利尿要药,主治湿热内蕴诸证,外用善祛湿敛疮。使用时需严格遵循配伍禁忌及体质适应证,现代研究提示需注意剂量控制与潜在毒性,确保用药安全。

十三、附图

原态

中药-滑石-原态.jpg

药材

中药-滑石-药材.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