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名
降香又称降真香、紫降香、花梨母、降香檀,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理气止痛、活血化瘀药。
二、入药部位
降香的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降香檀(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的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通常在秋季砍伐植株,削去外皮及边材,取心材部分干燥后使用,主产海南、广东、云南等地。
三、性味归经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肝、脾经。
四、功效主治
功效
活血化瘀: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胸痹心痛(如冠心病心绞痛)。
止血止痛:缓解吐血、衄血、外伤出血及术后疼痛。
理气止痛:治疗肝郁气滞、脘腹疼痛、胁肋胀痛。
主治
血瘀证:跌打损伤、骨折筋伤、胸痹心痛、经闭痛经。
出血证: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气滞证:肝胃不和的脘腹疼痛、胁肋胀痛。
五、相关配伍
经典配伍
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组成:降香、柴胡、天花粉、当归、红花、甘草、大黄、桃仁。
功效:活血祛瘀,疏肝通络,治疗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
降香散(《百一选方》)
组成:降香、川芎、白芷、细辛。
功效:活血止痛,治疗跌打损伤、头痛牙痛。
降香配丹参
- 功效:增强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作用,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六、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6-10克(后下,避免挥发油流失)。
入丸、散:3-6克。
外用:
- 研末调敷或烧存性撒布患处。
炮制:
生用:活血化瘀、止血力强。
醋制:增强止痛作用,用于胸痹心痛。
七、使用禁忌
禁忌人群
阴虚火旺者:口干舌燥、五心烦热者禁用。
血虚无瘀者:面色苍白、头晕乏力者慎用。
孕妇:禁用,可能引起子宫收缩导致流产。
注意事项
配伍禁忌:避免与藜芦同用(十八反之一)。
饮食禁忌: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食物。
八、炮制
生降香:除去杂质,劈成小块,或研成细粉。
醋降香:取降香块,加米醋拌匀,文火炒至微黄色,晾凉。
九、鉴别
性状鉴别
外观:类圆柱形或不规则块片,表面紫红色或红棕色,有致密纹理及纵裂隙。质坚硬,难折断,断面刺状。气芳香,味微苦。
水试:浸水后水无色,久置可能染成淡黄色。
显微鉴别
木射线:单列或2列,少数3列,异型Ⅱ型。
导管:具缘纹孔,直径大,排列紧密。
理化鉴别
荧光反应:紫外灯下显黄色荧光。
薄层色谱:以降香挥发油为对照,展开后显相同斑点。
十、贮藏
条件:密封,置干燥处,防潮、防蛀。
安全水分:≤12%。
十一、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挥发油:含β-没药烯、反式-苦橙油醇、α-檀香烯等。
黄酮类:异甘草素、甘草素、芒柄花素等。
其他:黄檀素、降香素、鞣质等。
药理作用
抗血栓: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
抗炎镇痛: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
抗肿瘤:抑制肝癌、肺癌细胞增殖。
护肝: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
临床应用
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
外伤疾病:跌打损伤、骨折术后疼痛。
出血性疾病: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十二、总结
降香为豆科植物降香檀的心材,性温,味辛,归肝、脾经。其核心功效为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理气止痛,临床广泛用于跌打损伤、胸痹心痛、吐血等症。使用时需注意阴虚火旺者及孕妇禁用,现代研究证实其抗血栓、抗炎、抗氧化等多重药理作用,但需在医师指导下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