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名
韭菜子又称韭子、起阳子、韭采仁、韭菜仁、起阳籽,属百合科植物韭菜的干燥成熟种子。
二、入药部位
为百合科植物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后搓出种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干燥入药。
三、性味归经
性味:性温,味辛、甘。
归经:归肝、肾经。
四、功效主治
温补肝肾,壮阳固精
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阳痿、遗精、遗尿、尿频、白浊带下,常配伍枸杞子、菟丝子。
强筋壮骨
治疗肝肾亏虚引起的腰膝酸痛、步履艰难,可与补骨脂、杜仲同用。
暖胃健脾
改善消化功能,缓解胃寒呕吐,炒制后温胃止呕效果更佳。
现代研究支持
性激素样作用:调节睾酮水平,改善性功能。
抗氧化与降血脂:清除自由基,降低胆固醇。
抗炎镇痛:抑制炎症因子,缓解关节疼痛。
免疫调节:增强巨噬细胞活性,提高机体免疫力。
五、相关配伍
配枸杞子
增强补益肝肾,用于腰膝酸软、头晕目眩。
配菟丝子
加强固精止遗,改善遗精、早泄。
配补骨脂
温肾助阳,缓解尿频、遗尿。
配山药、芡实
调理脾肾两虚的慢性泄泻或带下过多。
食疗配伍
与羊肉、核桃同用,增强温补效果,适用于肾虚腰痛。
六、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克,或入丸散;研末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外用:未明确记载,可参考传统敷贴治疗跌打损伤。
注意:过量可能引起胃肠不适(如恶心、腹痛)。
七、使用禁忌
体质禁忌
阴虚火旺者禁用(可能加重燥热)。
孕妇慎用(活血作用可能致流产)。
疾病禁忌
肝功能不全者慎用(硫化物可能加重肝脏负担)。
口腔溃疡患者少用(辛辣刺激黏膜)。
药物相互作用
- 避免与降压药、抗凝血药同用(可能影响药效)。
八、炮制
生用
直接除去杂质,筛去灰屑,干燥后使用。
盐制
净韭菜子用盐水拌匀,文火炒干,增强温肾助阳作用。
古代炮制方法
包括酒浸、醋煮等,现代以盐制为主,炒制仅个别地区保留。
九、鉴别
形态特征
呈半圆形或半卵圆形,略扁,长2-4mm,宽1.5-3mm。
表面黑色,一面凸起有细密网状皱纹,另一面微凹,顶端钝,基部尖,有种脐。
质硬,气特异,味微辛。
与葱子区分
葱子表面光滑,味有葱香;韭菜子表面有网状纹理,味微辛。
十、贮藏
环境:置于干燥、阴凉处,防潮、防蛀,远离阳光直射。
容器:推荐陶瓷罐或玻璃瓶密封保存,可加干燥剂。
定期检查:每1-2个月检查一次,避免霉变。
十一、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含硫化物(如丙烯基二硫醚)、维生素、氨基酸及微量元素(锌、硒)。
药理作用
性激素样作用:促进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
抗氧化:清除DPPH自由基,延缓细胞氧化。
降血脂: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
抗炎:抑制COX-2和iNOS表达,减轻炎症反应。
临床应用
男科疾病:肾阳虚型阳痿、早泄、前列腺增生。
妇科疾病:宫寒不孕、带下清稀。
代谢综合征:辅助调节血脂、改善微循环。
十二、总结
韭菜子为温补肝肾、壮阳固精的常用中药,适用于肾阳不足诸症。使用时需严格掌握剂量,阴虚火旺及孕妇慎用。现代研究支持其传统功效,并拓展了在代谢综合征和免疫调节中的应用,炮制以盐制为主,贮藏需防潮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