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名

昆布又称海带、江白菜,属海带科或翅藻科植物,因其形态和用途而得名。

二、入药部位

海带科植物海带或翅藻科植物昆布的干燥叶状体。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杂质,洗净晒干后入药。形态呈卷曲团状,绿褐色或黑褐色,表面附有白霜,水浸后展开成扁平长带状。

三、性味归经

  • 性味:咸,寒。

  • 归经:归肝、胃、肾经。

四、功效主治

  1. 软坚散结

    用于瘿瘤(甲状腺肿大)、瘰疬(淋巴结结核)、睾丸肿痛等,常配伍海藻、浙贝母。

  2. 消痰利水

    治疗痰饮水肿、脚气等,促进体内多余水分排出。

  3. 降血脂、降血糖

    现代研究显示可调节血脂,抑制糖分吸收,辅助控制血糖。

  4. 抗肿瘤

    昆布多糖通过激活免疫细胞,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5. 预防甲状腺肿

    富含碘,是甲状腺合成激素的原料,缺碘地区常用。

五、相关配伍

  1. 配海藻

    增强软坚散结,治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

  2. 配夏枯草

    清肝泻火,散结消肿,用于肝火旺盛的结节。

  3. 配牡蛎

    强化软坚散结,治颈部淋巴结肿大。

  4. 配浙贝母

    清热化痰,散结消肿,治肺部结节伴咳嗽。

  5. 配柴胡

    疏肝理气,调节气机,用于肝郁气滞的结节。

六、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15克;或入丸散;研末服每次3-6克。

  • 外用:研末调敷,治疮肿。

  • 炮制差异:生品偏于软坚,炮制后缓和寒性。

七、使用禁忌

  1. 体质禁忌

    • 甲状腺功能亢进者禁用(含碘加重病情)。

    • 脾胃虚寒、便溏者慎用(性寒伤胃)。

  2. 药物相互作用

    • 避免与甘草、强心苷类药物、异烟肼同用(影响药效)。
  3. 剂量控制:过量易致腹痛、恶心,需严格按量使用。

八、炮制

  1. 古代炮制

    包括煮制、炙法、米泔浸制等,以去咸调性。

  2. 现代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硬柄,漂净,晾至半干,切丝干燥。

  3. 炮制目的

    切丝后便于煎出有效成分,同时降低寒性,减少刺激。

九、鉴别

  1. 形态特征

    • 卷曲折叠成团状,绿褐色或黑褐色,表面附白霜。

    • 水浸后展开成扁平长带状,类革质,边缘波状。

    • 气腥,味咸,手捻分层。

  2. 与混淆品区分

    • 海白菜:叶状体蜷缩,淡绿色,水浸后呈不规则薄片。

    • 鹅掌菜:水浸后呈长带状,类似“鹅肠”。

十、贮藏

置干燥处,防潮防蛀。炮制品需密封保存,避免吸湿。未加工干昆布可保存1-2年,开封后尽快食用。

十一、现代研究

  1. 化学成分

    含碘、维生素(B1、B2、C)、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无机盐(钾、钙)及多糖类(昆布多糖)。

  2. 药理作用

    • 降血脂:褐藻酸钾调节钠钾平衡,降低血压。

    • 抗肿瘤:激活巨噬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保护肝细胞。

    • 抗炎:抑制炎症因子,缓解关节肿胀。

  3. 临床应用

    • 代谢综合征:辅助调节血脂、血糖。

    • 肿瘤辅助治疗:配合化疗减轻副作用。

    • 眼科疾病:干眼症、视疲劳(外用或内服)。

十二、总结

昆布为软坚散结、消痰利水要药,性寒味咸,归肝、胃、肾经。临床广泛用于甲状腺疾病、水肿及肿瘤辅助治疗,使用时需严格掌握剂量,甲亢及脾胃虚寒者禁用。现代研究支持其传统功效,并拓展了降血脂、抗肿瘤等应用,炮制以切丝干燥为主,贮藏需防潮防蛀。

十三、附图

药材

中药-昆布-药材.jpg

中药-昆布-药材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