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名

黄藤根、黄药、水莽草、断肠草、菜虫药、南蛇根、三棱花、旱禾花、黄藤木、红药、红紫根、紫藤草、八步倒、麻芋子、水芋、地巴豆等。

二、入药部位

干燥的根或根的木质部。传统用法中,需去除外皮后取木质部入药,以确保疗效并降低毒性。

三、性味归经

性寒,味苦、辛,有大毒。归肝、肾经,部分资料提及归脾经。

四、功效主治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主治

  • 风湿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对顽痹日久不愈、关节红肿热痛、肿胀难消、功能受限甚至关节变形者尤为适宜。

  • 热毒病症:热毒疔疮、带状疱疹、脓疱疮、皮肤瘙痒等。

  • 自身免疫性疾病: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白塞氏病、干燥综合征等。

  • 过敏性疾病:湿疹、疥疮、癣等皮肤病。

五、相关配伍

  • 配蟾酥:增强消肿止痛、清热解毒功效,治疗热毒、痈肿、疔疮等。

  • 配金银花:缓解麻风病等引起的皮肤损害、畏寒、发热、乏力等症状。

  • 配防风:治疗顽癣,祛风止痒。

  • 配独活:增强缓解风湿顽痹的功效,治疗风寒湿痹、皮肤瘙痒等。

六、用法用量

内服

  • 煎汤:1-3克,先煎(煎煮时间至少1小时以上,但不宜超过2小时)。

  • 酊剂:雷公藤薄片120克,泡于60%的白酒1000毫升中,2周后过滤,成人每日15-30毫升(相当于1.8-3.6克生药),分3次饭后服用。

外用

  • 鲜根剥皮后晒干磨成细粉,调适量凡士林或醋,涂患处,每日1-2次(治疗头癣等)。

七、使用禁忌

禁用人群

  •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

  • 肝功能不全者、肾功能不全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

  • 严重贫血或白细胞、血小板降低者、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患者、严重心律失常患者。

注意事项

  • 雷公藤毒性强烈,严禁自行采摘或炮制,必须由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或企业进行规范加工。

  • 内服须遵医嘱,严格控制用量(一般不超过3克/日)和疗程(连续服用不宜超过3个月)。

  • 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象等指标,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停药。

  • 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防药物相互作用。

八、炮制

古代炮制方法

  • 漂水法:雷公藤浸泡2-3天,剥去内外两层皮,切条后用蚊帐布袋盛装,清水浸泡两天,沥干后暴晒或微波炉烤干,检验毒性(含服药液或用pH试纸测定)至无毒后备用。

  • 煅烧法:雷公藤燃烧成炭,泼水后晒干,研粉并检验毒性,必要时重复漂晒。

现代炮制方法

  • 取原药材洗净、润透、切薄片,阴干后置通风处备用。

炮制目的

降低毒性,便于调剂和制剂。经炮制后,雷公藤的抗炎作用与去掉根韧皮部的部分相似,但毒性显著降低。

九、鉴别

性状鉴别

  • 外形:根茎呈圆柱形,扭曲不直,长10-30cm,直径0.5-3cm。表面土黄色至黄棕色,有不规则纵沟及致密横向皮孔,栓皮易脱落,露出暗棕色内皮。

  • 断面:皮部薄,黄棕色;木部宽广,淡黄色,呈放射状纹理;髓部细小,中空或半中空。若断面颜色异常(如过于苍白或发黑)或无明显放射状纹理,需警惕伪品。

  • 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呈纤维性,木部裂片状分层,有细密导管小孔。

  • 颜色与气味:表面颜色自然(土黄至黄棕色过渡柔和),无大面积黑斑或霉斑;气味微弱刺激性,类似苦涩植物清香,略带辛辣感。若气味刺鼻、腐臭或完全无味,需谨慎判断。

常见伪品

昆明山海棠外形与雷公藤相似,但毒性同样剧烈,需严格鉴别。部分商家可能通过切片、粉碎等方式掩盖伪品特征,购买时务必查看完整药材。

十、贮藏

  • 雷公藤饮片:置通风干燥处,密封保存,防潮、防霉变。

  • 雷公藤多苷片:常温(10℃-30℃)下干燥密封储存,遮光保存,避免阳光直射。

十一、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含雷公藤定碱、雷公藤扔碱、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春碱、雷公藤增碱等生物碱,以及南蛇藤醇、卫矛醇、雷公藤甲素、葡萄糖、鞣质等成分。

药理作用

  • 抗炎:抑制炎症细胞及炎性因子,缓解非感染性炎症。

  • 免疫抑制:调节免疫功能,抑制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活性,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

  • 抗肿瘤:抑制肿瘤细胞分裂增殖,具有抗癌潜力。

  • 其他: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滞、改善外周血阻力、增加血流量。

临床应用

  • 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等。

  • 过敏性疾病:湿疹、银屑病、白塞氏病等。

  • 肾病:肾小球肾炎、干燥综合征等。

毒性研究

  • 生殖毒性:孕妇服用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或流产;哺乳期妇女使用可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 肝肾功能损伤:长期或超剂量使用可致肝酶升高、肾衰竭。

  •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 血液系统影响: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贫血等。

十二、总结

雷公藤是一味“以毒攻毒”的典型中药,具有显著的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免疫抑制等功效,在风湿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皮肤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其毒性强烈,使用风险极高,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1. 禁用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肝肾功能不全者等绝对禁用。

  2. 用法用量:内服须经规范炮制,严格控制剂量(1-3克/日)和疗程(不超过3个月),外用需注意皮肤刺激性。

  3. 监测与随访: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象,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

  4. 炮制与来源:严禁自行采摘或炮制,务必通过正规医疗机构获取药材。

雷公藤的治疗窗口狭窄,疗效与毒性并存,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权衡利弊使用,确保用药安全。

十三、附图

药材

中药-雷公藤-药材.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