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名

青龙齿、白龙齿(依表面颜色区分)。

二、入药部位

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牙齿化石,采挖后去除牙床,经炮制后使用。

三、性味归经

  • 性味:凉,涩、甘。

  • 归经:心经、肝经。

四、功效主治

  • 功效:镇惊安神、清热除烦、收敛固涩。

  • 主治

    • 惊痫癫狂、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 身热心烦、小儿惊风、神经衰弱。

    • 虚汗、遗精、疮疡久不收口(外用)。

五、相关配伍

  1. 龙齿丸(《圣济总录》):配伍铁粉、凝水石、茯神,治惊痫癫狂、狂言妄语。

  2. 龙齿散(《圣惠方》):配伍钩藤、蝉蜕、朱砂,治小儿天钓、手足抽搐、眼目不定。

  3. 归神丹(《世医得效方》):配伍人参、当归、酸枣仁,治气血不足之癫痫狂乱。

  4. 龙齿汤(《圣济总录》):配伍远志、麦冬、羚羊角,治心火亢盛之惊痫癫狂。

六、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宜久煎),或入丸、散。

  • 外用:研末撒敷或调敷。

七、使用禁忌

  •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哺乳期女性、儿童及年老体弱者需遵医嘱。

  • 配伍禁忌

    • 中药:忌与石膏、干漆、蜀椒、理石等同用。

    • 西药:不宜与四环素族、异烟肼、洋地黄、磷酸盐、硫酸盐等药物联用。

  • 饮食禁忌:服药期间避免辛辣、生冷、油腻及腥膻食物。

八、炮制

  1. 生龙齿:去除杂质,打碎,直接使用。

  2. 煅龙齿:武火煅至红透,放凉后碾碎,增强收敛作用,偏于安神定志。

九、鉴别

  • 性状

    • 青龙齿:表面青灰色或暗棕色,具棕黄色条纹及斑点。

    • 白龙齿:表面白色或黄白色,可见珐琅质光泽。

    • 质坚硬,断面分层,吸湿性强。

  • 显微鉴别:透射偏光镜下无色透明,齿化石表皮粒度极细,干涉色Ⅰ级灰。

  • 理化鉴别:加盐酸泡沸,滤液加硝酸银试液生成浅黄色沉淀。

十、贮藏

  • 条件:阴凉、干燥处,避光、防潮、远离异味。

  • 有效期:未明确,但需定期检查外观及气味变化。

十一、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主要含碳酸钙、磷酸钙,含铁、钾、钠等微量元素。

  • 药理作用

    • 镇静安神: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可能通过补充矿物质(如钙、磷)及神经递质调节实现。

    • 抗炎收敛:外用促进疮疡愈合。

  • 临床应用

    • 失眠、焦虑、癫痫:常与龙骨、牡蛎配伍。

    • 口腔溃疡:外用研末敷贴。

    • 高血压头晕:配伍牡蛎、白芍等平肝潜阳。

十二、总结

龙齿为化石类中药,性凉味涩甘,归心肝经,以镇惊安神、清热除烦为要。临床用于惊痫、失眠、心悸等症,常配伍朱砂、茯神等。使用时需注意炮制方法(生用或煅用)、配伍禁忌及特殊人群慎用。现代研究证实其镇静作用及矿物质成分,但需确保来源正规,避免过量或长期使用。

十三、附图

药材

中药-龙齿-药材.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