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名

花龙骨、白龙骨、土龙骨、五花龙骨(依颜色和形态分类)。

二、入药部位

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类、三趾马、牛类、鹿类)的骨骼化石,采挖后去除泥沙,打碎使用。

三、性味归经

  • 性味:甘、涩,平。

  • 归经:心经、肝经、肾经、大肠经。

四、功效主治

  • 功效

    • 镇惊安神:治疗失眠、多梦、心悸、癫狂。

    • 平肝潜阳:缓解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高血压。

    • 收敛固涩:止汗、固精、止带,治疗遗精、滑精、盗汗、带下。

    • 强筋壮骨:富含钙、磷,促进骨骼健康。

    • 抗炎镇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疮疡等。

  • 主治

    • 神经系统的惊悸、癫痫。

    • 泌尿生殖系统的遗精、遗尿。

    • 外科的疮疡久不收口、湿疹。

    • 妇科的崩漏带下。

五、相关配伍

  1. 龙骨配牡蛎:增强镇惊、敛阴、固涩作用,治疗阴虚阳亢、遗精滑泄。

  2. 龙骨配酸枣仁、茯苓:健脾养心,安神定志,治疗心脾两虚失眠。

  3. 龙骨配牛膝、白芍、代赭石:滋阴潜阳,治疗肝肾阴虚之眩晕。

  4. 龙骨配黄芪、白术:补气健脾,止血,治疗月经过多。

  5. 龙骨配珍珠母:增强安神、平肝作用,治疗心神不宁、肝阳上亢。

六、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15g,打碎先煎;或入丸、散。

  • 外用:研末撒敷或调敷。

  • 炮制差异:生用镇惊安神,煅用收敛固涩。

七、使用禁忌

  • 禁忌人群

    • 湿热积滞者慎用。

    • 孕妇慎用(性微寒可能影响胎儿)。

  • 配伍禁忌

    • 忌与石膏、干漆、蜀椒等同用(可能产生化学反应)。

    • 避免与四环素族、洋地黄类药物联用(影响吸收或增强毒性)。

  • 饮食禁忌: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八、炮制

  1. 生龙骨:除去杂质,打碎,直接使用,用于镇惊安神。

  2. 煅龙骨:武火煅至红透,放凉后碾碎,增强收敛固涩作用。

  3. 盐淬龙骨:煅后喷洒食盐水,增强补肾固涩效果。

  4. 朱砂制龙骨:煅后与朱砂拌用,增强安神效果。

九、鉴别

  • 性状鉴别

    • 正品:表面有花纹样黑斑(龙骨斑),断面可见斑纹,无臭无味,吸舌(毛细作用)。

    • 伪品

      • 烧骨头:表面惨白,无龙骨斑,质地酥脆,火烧不变色。

      • 做旧烧骨头:表面附泥土,类似正品但价格较高。

      • 未煅透骨头:质油润,有败油气,火烧变黑冒烟。

  • 显微鉴别:正品内部有细小通道,伪品可能含杂质或结构不同。

  • 理化鉴别:正品火烧不冒烟,伪品可能冒烟或有焦臭。

十、贮藏

  • 条件:置干燥处,防潮、防蛀。

  • 管理:定期检查,避免与潮湿物质接触。

十一、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主要含碳酸钙、磷酸钙,及铁、镁、锌等微量元素。

  • 药理作用

    • 镇静安神:调节神经系统,可能与钙离子有关。

    • 抗炎抗菌:抑制多种细菌及炎症因子。

    • 保肝:减轻肝细胞损伤,促进修复。

    • 抗骨质疏松:补充钙质,增强骨密度。

  • 临床应用

    • 神经衰弱、失眠、癫痫。

    • 遗精、滑精、带下。

    • 疮疡、湿疹、口腔溃疡。

    • 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

十二、总结

龙骨为化石类中药,性平味甘涩,归心、肝、肾经,以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为要。临床广泛用于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及外科疾病。使用时需注意炮制方法(生用或煅用),湿热积滞者及孕妇慎用。现代研究证实其多成分、多靶点作用,尤其在镇静、抗炎、骨骼健康领域应用价值高。贮藏需严格防潮,确保药材质量。

十三、附图

药材

中药-龙骨-药材.jpg

中药-龙骨-药材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