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服。

凡有通口直饮重剂治下部之症,宜用急服。有趁热连饮之轻剂、偶剂,发汗亦用急服。

(2)缓服。

有趁热慢慢小饮以活肺病者,宜用缓服。有不用气随津自下而治咽喉病症者,亦宜用缓服法。

(3)冷服。

有寒剂冷服治大热之病症者,宜用冷服。有热剂冷服治假热病者,亦用冷用。

(4)热服。

有热剂热服治大寒病症者,宜用热服。有寒剂热服治假寒病者,亦用热服。

(5)温服。

有补药温服补气补血者,宜用温服。有平药温服病不犯大寒热者,亦用温服。

(6)空心服。

有五更空心服病在肾肝,宜取其再睡一番,药入肝肾。有早起空心服,补下治下宜用空心服。有空心服后即压以食,治肾恐妨心,治命门恐妨肺者,亦空心服。

(7)食后服。

有食后即服,病在胸膈者,宜食后服。有食远方服,病在中脘者,宜用食后服。有病在胸膈用峻下药,恐饮食方在胃口,下早至胸结者亦用食后服。

(8)卧服。

有服后正卧,病在胸膈,素有积者宜临卧服之。有服后左右侧卧,病在左右肋,使药直至病所;有服后去枕卧,病在肺及膈以上者,亦用临卧服。

凡一、二滚沸服,发散,治上病者宜。

凡百十滚沸服,温补,治中脘病者宜。

凡浓煎服,治下部病者宜。

巳末午初服,于阴中引提阳气宜,补中益气汤,提疟汤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