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所介绍的轻功纵跳术,主要是练跳得高、落得轻。根据我们的现实状况,一般要苦练十年、八年方可达到飞檐走壁的技艺。古说能纵窜二、三丈高算轻功练成,而今我们飞上一丈以上的高度也算功成了,同时要求落地声微、踏沙痕轻。若象旧时所说的落地无声、踏雪无痕是难以致信的。这属于武林中的正宗轻功功法。此外,轻功还有三个种类比较常用、常有人习练,即横排八步功、壁虎游墙功、陆地飞行功。下面逐一简介之。

    1、横排八步功:也叫飞檐走壁法,是武林中飞高跑远的轻功技法。练此功法之前,先将猪血浸泡过的铅瓦或铁沙袋绑缚在手、脚上,以增强负重之体力。习练者在早、晚择时于人稀环境安静的墙边修练,初练时可选矮墙,继而逐渐增高。前辈武师习练之简法为,借奔跑之势跃身上墙,紧接着身体稍成侧卧状,横身跑墙壁,跑时两脚交换前进闪跑。起步时先出左脚,继迈右脚,待力尽而着落时,则右脚先着落,站稳足跟,立正身体,稍稍歇息,便又向右侧奔跑,这就先出右脚,继迈左脚,左脚先着落,右脚再立稳身体。如此每天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二年必初见成效——能一气向左或向右奔出四、五步长。随着技艺的长进,身体负重量亦渐至增加,横跑幅度也增多,待飞身上墙即能横排(侧飞)八步时,已是初告功成。因按古代量度换算,一步长为二尺,那八步则是一丈六尺,也就是说,人能练至飞身横跑一丈六尺足尖才着地,那是轻功初步告成了。接着,习练者再练斜体飞跃墙顶,若能斜跃八步,又告一功成。最后是左右晃身,臂膀助之左右翻动,至人能立足于墙上不栽倒,此功法已告一段落。这时去掉铁、铅制品,则飞檐走壁、升房登墙,易如反掌。

    2、壁虎游墙功:又称作蛇行动。其习练之法,由蛇行之状演绎成如壁虎游墙附壁之态,故有此名。这也是一种绝妙的轻功,它较之飞檐走壁功夫,更能灵活多变,所攀之高度则强过飞檐走壁之功。初习时,全身仰卧,用两肘两踵抵地,发功使劲猛力一撑,推促全身向头部之前方跃动。待练之熟习,再抑身扭动身体,任意前行、后移,左右游离,如蛇行之状。此功习练者须注意,除两肘、两踵抵地外,全身各部位均得悬空不着地,否则不算功成。如此练至一、二年,功法不断长进后,再改为贴墙游动。方法是砌一面凸凹不平的砖墙,墙面的砖块有凸之部分、有凹的部分,习练者则手、足抵于凸凹处,以背贴墙,借肘、踵之劲,先行上下移游,再左右挪动。能上下左右自如游动后,则束铅、铁等负重物继续操练,一旦身体能负重六、七斤上下左右自如游动后,则逐渐敲掉凸出的砖和填平凹进的洞,不断习练至平光面的上游动自如,便大功告成。此刻,习练者去掉负重之物,便如壁虎般麻利,附身于一溜光滑的墙壁,眨眼就飞身上房、登墙,而且一攀十几丈、几十丈之高都无问题。不过此种功法极难练成,是最难修练的轻功。

    3、陆地飞行功:又名称之为黑夜飞行术。我们常在武侠小说中读到这样的场面描写,当一方寡不敌众或者功力低下之际,返身便逃。在黑夜中逃遁,他们往往得逞,既使敌手紧追不舍、很难甩掉“尾巴”时,他们也可从容地甩手后扬,“嘭!”地一声,一股火光从逃者身上闪亮,眨眼间便找不见逃者了。这借火光刺眩敌手双目,借机溜泻的功法,便是施展此种夜行飞行术。修练成此功者,实可以日行于里、夜行八百。它的习练方法是用铅或铁等负重物束身,每日早、晚于大地上飞跑奔驰。先在平坦、广阔之地练习,待负重二、三十斤奔跑自如后,再改为高山习练,到凹凸不平的山地习练,甚至到田间小坎奔驰,到悬崖峭壁上奔驰,一定要练得飞跑疾速,身轻如燕举步如猿,方告功成。但须注意,初练者不可日行过远、负重过沉,否则会伤身体、欲速则不达,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