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野蒿、治疟草。

来源 为菊科飞蓬属植物一年蓬 Erigeron annuus (L.)Pers.,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高20-100厘米,被平展粗毛。茎直立,上部分枝。基生叶丛生,叶柄长2-3厘米,叶片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4-1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狭窄下延,边缘有不规则粗齿,茎生叶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叶柄向上渐短至无柄。秋季开白而带紫色的花,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圆锥花序,分枝处有条形、全缘并具有缘毛的苞片。头状花序直径约1.5厘米,总苞半球形;舌状花2至数层,条形,仅有短的外层冠毛,管状花具有冠毛2层,内层冠毛与管等长,外层冠毛短。花托略凸起,具有细点。瘦果被毛。(彩图1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路边及田野中。为归化植物,江苏、江西及长江南北各省多有野生。

采集加工 夏、秋采集,晒干。

化学成分 花含芹素(apigenin,为5,7,4’-三羟基黄铜)。此外,尚含木犀草黄素。

性味功能 苦,凉。清热解毒,抗疟。

主治用法 急性胃肠炎,疟疾;外用治齿龈炎,蛇咬伤。用量30-6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汁搽患处或捣烂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