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目》)
〖释名〗闹鱼花(《纲目》)鱼尾草(《纲目》)樚木
〖集解〗〔时珍曰〕醉鱼草南方处处有之。多在堑岸边,作小株生,高者三四尺。根状如枸杞。茎似黄荆,有微棱,外有薄黄皮。枝易繁衍,叶似水杨,对节而生,经冬不凋。七八月开花成穗,红紫色,俨如芫花一样。结细子。渔人采花及叶以毒鱼,尽圉圉而死,呼为醉鱼儿草。池沼边不可种之。此花色状气味并如芫花,毒鱼亦同,但花开不同时为异尔。按:《中山经》云:熊耳山有草焉,其状如苏而赤华,名曰葶苧,可以毒鱼。其此草之类欤。
花、叶
〖气味〗辛、苦,温,有小毒。
〖主治〗痰饮成齁,遇寒便发,取花研末,和米粉作果,炙熟食之,即效。又治误食石斑鱼子中毒,吐不止,及诸鱼骨鲠者,捣汁和冷水少许咽之,吐即止,骨即化也。久疟成癖者,以花填鲫鱼腹中,湿纸裹煨熟,空心食之,仍以花和海粉捣贴,便消。(时珍)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治的依据。就医请及时到正规医院,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