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中医辞典 本次搜索耗时 0.121 秒,为您找到 274 个相关结果.
  • 黄芩

    (《本经》中品) 〖释名〗腐肠(《本经》)空肠(《别录》)内虚(《别录》)妒妇(《吴普》)经芩(《别录》)黄文(《别录》)印头(《吴普》)苦督邮(《记事》)内实者名子芩(弘景)条芩(《纲目》)㹠尾芩(《唐本》)鼠尾芩(〔弘景曰〕圆者名子芩,破者名宿芩,其腹中皆烂,故名腐肠。〔时珍曰〕芩,《说文》作菳,谓其色黄也。或云芩者黔也,黔乃黄黑之色也。宿芩乃旧根,多...
  • 姑活

    味甘温。 主大风邪气,湿痹寒痛。久服轻身益寿耐老。一名冬葵子(旧在《唐本草》中无毒,今增)。 《名医》曰:生河东。 案水经注解县,引《神农本草》云:地有固活,女疏,铜芸,紫苑之族也;陶宏景云:方药亦无用此者,乃有固活丸,即是野葛,一名,此又名冬葵子,非葵菜之冬葵子,疗体乖异。
  • 宋本草旧目录

    〔时珍曰〕旧目不录可也,录之所以存古迹也,又以见三品之混乱,不必泥古也。 新旧药合一千八十二种 三百六十种神农本经(白字) 一百八十二种名医别录(墨字) 一百一十四种唐本先附 一百三十三种今附(开宝所附) 一百九十四种有名未用 八十二种新补 一十七种新定 以上皆宋嘉祐本草所定者。 四百八十八种陈藏器余 二种唐本余 一十三种海药余 八种食疗...
  • 桔梗

    (《本经》下品) 〖释名〗白药(《别录》)梗草(《别录》)荠苨(《本经》〔时珍曰〕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故名。《吴普本草》一名利如,一名符扈,一名房图,方书并无见,盖亦庾辞尔。桔梗、荠苨乃一类,有甜、苦二种,故《本经》桔梗一名荠苨,而今俗呼荠苨为甜桔梗也。至《别录》始出荠苨条,分为二物,然其性味功用皆不同,当以《别录》为是) 〖集解〗〔《别录》曰〕桔梗生嵩...
  • 钩吻

    (《御览》作肠) 味辛温。 主金创乳痓,中恶风,咳逆上气,水肿,杀鬼注(旧作,《御览》作注,是)蛊毒。一名野葛。生山谷。 《吴普》曰:秦钩肠一名毒根,一名野葛,神农辛,雷公有毒杀人,生南越山,或益州,叶如葛,赤茎大如箭、方、根、黄,或生会稽东冶,正月采(《御览》)。 《名医》曰:生傅高山,及会稽东野。 案《广雅》云:莨钩吻也。《淮南子》说林训云:蝮...
  • 石钟乳

    味甘温。 主咳逆上气,明目益精,安五藏,通百节,利九窍,下乳汁(《御览》引云,一名留公乳,《大观本》,作一名公乳,黑字)。生山谷。 《吴普》曰:钟乳,一名虚中,神农辛,桐君黄帝医和甘,扁鹊甘无毒(《御览》引云李氏,大寒)。生山谷(《御览》引云,太山山谷)。阴处岸下,溜汁成(《御览》引作溜汁所成聚),如乳汁,黄白色,空中相通。二月三月采,阴干(凡《吴普》本...
  • 雷丸

    (《本经》下品) 〖释名〗雷实(《别录》)雷矢(同上)竹苓(〔时珍曰〕雷斧、雷楔,皆霹雳击物精气所化。此物生土中,无苗叶而杀虫逐邪,犹雷之丸也。竹之余气所结,故曰竹苓。苓亦屎也,古者屎、苓字通用) 〖集解〗(《别录》曰雷丸生石城山谷及汉中土中。八月采根,暴干。〔弘景曰〕今出建平、宜都间。累累相连如丸。〔恭曰〕雷丸,竹之苓也。无有苗蔓,皆零,无相连者。今出...
  • 紫石英

    (《本经》上品) 〖集解〗〔别录曰〕紫石英生太山山谷,采无时。〔普曰〕生太山或会稽,欲令如削,紫色达头如樗蒲者。〔弘景曰〕今第一用太山石,色重澈下有根。次出雹零山,亦好。又有南成石,无根,又有青绵石,色亦重黑明澈。又有林邑石,腹里必有一物如眼。吴兴石,四面才有紫色,无光泽。会稽诸暨石,形色如石榴子。先时并杂用,今惟采太山最胜。仙经不正用,而俗方重之。〔禹锡...
  • 通草

    (《本经》中品) 〖释名〗木通(《士良》)附支(《本经》)丁翁(《吴普》)万年藤(甄权子名燕覆〔时珍曰〕有细细孔,两头皆通。故名通草,即今所谓木通也。今之通草,乃古之通脱木也。宋《本草》混注为一,名实相乱,今分出之) 〖集解〗〔《别录》曰〕通草生石城山谷及山阳。正月、二月采枝,阴干。〔弘景曰〕今出近道。绕树藤生,汁白。茎有细孔,两头皆通。含一头吹之,则气...
  • 朴消

    (《本经》上品) 校正:并入《别录》芒消、《嘉祐》马牙消。 〖释名〗消石朴(《别录》)盐消(《纲目》)皮消(〔志曰〕消是本体之名,石乃坚白之号,朴者未化之义也。以其芒消、英消皆从此出,故曰消石朴也。〔时珍曰〕此物见水即消,又能消化诸物,故谓之消。生于盐卤之地,状似末盐,凡牛马诸皮须此治熟,故今俗有盐消、皮消之称。煎炼入盆,凝结在下,粗朴者为朴消,在上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