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中医辞典 本次搜索耗时 0.049 秒,为您找到 43 个相关结果.
  • 13.龙骨解

    (附:龙齿) 龙骨味淡,微辛,性平,质最黏涩,具有翕收之力(以舌舐之即吸舌不脱,有翕收之力可知),故能收敛元气,镇安精神,固涩滑脱。凡心中怔忡、多汗淋漓、吐血衄血、二便下血、遗精白浊、大便滑泻、小便不禁、女子崩带,皆能治之。其性又善利痰,治肺中痰饮咳嗽,咳逆上气,其味微辛,收敛之中仍有开通之力,故《本经》谓其主泻利脓血,女子漏下,而又主癥瘕坚结也。龙齿与龙...
  • 19.温病兼下痢

    天津河北玄维路,姚姓媪,年六旬有二,于孟秋得温病兼下痢。 病因 孟秋天气犹热,且自觉心中有火,多食瓜果,又喜当风乘凉,遂致病温兼下痢。 证候 周身灼热,心中热且渴,连连呻吟不止,一日夜下痢十二三次,赤白参半,后重腹疼,饮食懒进,恶心欲呕,其脉左部弦而兼硬,右部似有力而重按不实,数近六至。延医治疗近旬日病益加剧。 诊断 其左脉弦而兼硬者,肝血虚而胆...
  • 64.总论喘证治法

    俗语云喘无善证,诚以喘证无论内伤外感,皆为紧要之证也。然欲究喘之病因,当先明呼吸之枢机何脏司之。喉为气管,内通于肺,人之所共知也,而吸气之入,实不仅入肺,并能入心,入肝,入冲任以及于肾。何以言之?气管之正支入肺,其分支实下通于心,更透膈而下通于肝(观肺心肝一系相连可知),由肝而下更与冲任相连以通于肾。藉曰不然,何以妇人之妊子者,母呼而子亦呼,母吸而子亦吸乎?...
  • 1.噎膈

    盛雋卿,天津锅店街老德记西药房理事,年五旬,得噎膈证。 病因 处境恒多不顺,且又秉性褊急,易动肝火,遂得斯证。 证候 得病之初,间觉饮食有不顺时,后则常常如此,始延医为调治,服药半年,更医十余人皆无效验。转觉病势增剧,自以为病在不治,已停药不服矣。适其友人何翼云孝廉(何子贞公曾孙)来津,其人博雅通医,曾阅拙著《衷中参西录》,力劝其求愚为之诊治。其六脉...
  • 参赭培气汤

    治膈食(第五期《衷中参西录》第三卷论胃病噎膈治法及反胃治法宜参看) 潞党参(六钱) 天门冬(四钱) 生赭石(轧细,八钱) 清半夏(三钱) 淡苁蓉(四钱) 知母(五钱) 当归身(三钱) 柿霜饼(五钱,服药后含化徐徐咽之) 人之一身,自飞门以至魄门,一气主之,亦一气悬之。故人之中气充盛,则其贲门(胃之上口)宽展,自能容受水谷,下通幽门(胃之下口)以及小肠大肠...
  • 1.参赭镇气汤

    治阴阳两虚,喘逆迫促,有将脱之势。亦治肾虚不摄,冲气上干,致胃气不降作满闷。 野台参(四钱) 生赭石(轧细,六钱) 生芡实(五钱) 生山药(五钱) 萸肉(去净核,六钱) 生龙骨(捣细,六钱) 生牡蛎(捣细,六钱) 生杭芍(四钱) 苏子(炒捣,二钱) 一妇人,年三十余,劳心之后兼以伤心,忽喘逆大作,迫促异常。其翁知医,以补敛元气之药治之,觉胸中窒碍不能容受...
  • 5.通变白头翁汤

    治热痢下重腹疼,及患痢之人,从前曾有鸦片之嗜好者。 生山药(一两) 白头翁(四钱) 秦皮(三钱) 生地榆(三钱) 生杭芍(四钱) 甘草(二钱) 旱三七(轧细,三钱) 鸭蛋子(去皮拣成实者,六十粒) 上药共八味,先将三七、鸭蛋子用白蔗糖水送服一半,再将余煎汤服。其相去之时间,宜至点半钟。所余一半,至煎汤药渣时,仍如此服法。 《伤寒论》治厥阴热痢下重者,有...
  • 凡例

    《神农本草》三卷,三百六十种,分上、中、下三品。梁·陶弘景增药一倍,随品附入。唐、宋重修,各有增附,或并或退,品目虽存,旧额淆混,义意俱失。今通列一十六部为纲,六十类为目,各以类从。三品书名,俱注各药之下,一览可知,免寻索也。 旧本玉、石、水、土混同,诸虫、鳞、介不别,或虫入木部,或木入草部,今名列为部,首以水、火,次之以土,水、火为万物之先,土为万物母也...
  • 5.脑充血兼痰厥

    骆义波,住天津东门里谦益里,年四十九岁,业商,得脑充血兼痰厥证。 病因 平素常患头晕,间有疼时,久则精神渐似短少,言语渐形謇涩,一日外出会友,饮食过度,归家因事有拂意,怒动肝火,陡然昏厥。 证候 闭目昏昏,呼之不应,喉间痰涎杜塞,气息微通。诊其脉左右皆弦硬而长,重按有力,知其证不但痰厥实素有脑充血病也。 诊断 其平素头晕作疼,即脑充血之现证也。其...
  • 附∶人参形状考

    人参:无论野山、移山、种秧,其色鲜时皆白,晒干则红,浸以白冰糖水,晒干则微红,若浸之数次,虽晒于亦白矣。野山之参,其芦头(生苗之处,亦名露土)长而细,极长者可至二寸,细若韭莛,且多龃龉,有芦头短者则稍粗,至秧参之芦头,长不过七八分,其粗则过于箸矣。 人参之鲜者,皆有粗皮,制时用线七八条作一缕为弓弦,用此弦如拉锯状,来回将其粗皮磨去,其皮色始光润,至皮上之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