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榜单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在线中医辞典
本次搜索耗时
0.124
秒,为您找到
274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7.清带汤
227
2024-03-24
《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
治妇女赤白带下。 生山药(一两) 生龙骨(捣细,六钱) 生牡蛎(捣细,六钱) 海螵蛸(去净甲捣,四钱) 茜草(三钱) 单赤带,加白芍、苦参各二钱。单白带,加鹿角霜、白术各三钱。鹿角霜系鹿角沉埋地中,日久欲腐,掘地而得者。其性微温,为补督任冲三脉之要药。盖鹿角甚硬,埋久欲腐,服之转与肠胃相宜,而易得其气化也。药房鬻者,多系用鹿角煅透为霜,其性燥,不如出土者...
12.和血熄风汤
224
2024-03-24
《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
治产后受风发搐。 当归(一两) 生黄芪(六钱) 真阿胶(不炒,四钱) 防风(三钱) 荆芥(三钱) 川芎(三钱) 生杭芍(二钱) 红花(一钱) 生桃仁(带皮尖,钱半,捣) 此方虽治产后受风,而实以补助气血为主。盖补正气,即所以逐邪气,而血活者,风又自去也(血活风自去,方书成语)。若产时下血过多或发汗过多,以致发搐者,此方仍不可用,为其犹有发表之药也。当滋阴...
1.参赭镇气汤
223
2024-03-23
《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
治阴阳两虚,喘逆迫促,有将脱之势。亦治肾虚不摄,冲气上干,致胃气不降作满闷。 野台参(四钱) 生赭石(轧细,六钱) 生芡实(五钱) 生山药(五钱) 萸肉(去净核,六钱) 生龙骨(捣细,六钱) 生牡蛎(捣细,六钱) 生杭芍(四钱) 苏子(炒捣,二钱) 一妇人,年三十余,劳心之后兼以伤心,忽喘逆大作,迫促异常。其翁知医,以补敛元气之药治之,觉胸中窒碍不能容受...
18.阳明病白虎汤证
221
2024-03-24
《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
上所论有葛根诸方,皆治阳明在经之病者也。至阳明在腑之病,又当另议治法,其治之主要,自当以白虎汤为称首也。 《伤寒论》原文: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此节载太阳篇)。 按:此脉象浮而且滑,夫滑则为热入里矣,乃滑而兼浮,是其热未尽入里,半在阳明之腑,半在阳明之经也。在经为表,在腑为里,故曰表有热里有寒。《内经》谓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谓人之伤...
茯苓
221
2024-11-08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
赤茯苓 〖主治〗破结气。(甄权)泻心、小肠、膀胱湿热,利窍行水。(时珍) 茯苓皮 〖主治〗水肿肤胀,开水道,开腠理。(时珍) 〖发明〗(〔弘景曰〕茯苓白色者补,赤色者利。俗用甚多,仙方服食亦为至要。云其通神而致灵,和魂而炼魄,利窍而益肌,厚肠而开心,调营而理卫,上品仙药也。善能断谷不饥。〔宗奭曰〕茯苓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缺也。〔元素曰〕茯苓赤泻白补...
常山、蜀漆
211
2024-10-18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
(常山《本经》下品)、蜀漆(同上) 〖释名〗恒山(《吴普》)互草(《本经》)鸡屎草(《日华》)鸭屎草(《日华》。〔时珍曰〕恒亦常也。恒山乃北岳名,在今定州。常山乃郡名,亦今真定。岂此药始产于此得名欤?蜀漆乃常山苗,功用相同,今并为一) 〖集解〗〔《别录》曰〕常山生益州川谷及汉中。二月、八月采根,阴干。又曰,蜀漆生江林山川谷及蜀汉中,常山苗也。五月采叶,阴...
牵牛子
210
2024-10-18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
(《别录》下品) 〖释名〗黑丑(《纲目》)草金铃(《炮炙论》)盆甑草(《纲目》)狗耳草(《救荒》〔弘景曰〕此药始出田野人牵牛谢药,故以名之。〔时珍曰〕近人隐其名为黑丑,白者为白丑,盖以丑属牛也。金铃象子形,盆甑、狗耳象叶形。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盆甑草蔓如薯蓣,结实后断之,状如盆甑是矣) 〖集解〗〔弘景曰〕牵牛作藤生花,状如扁豆,黄色。子作小房,实黑...
2.太阳病桂枝汤证
205
2024-03-24
《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
病名伤寒,而太阳篇之开端,实中风、伤寒、风温并列。盖寒气多随风至,是中风者伤寒之诱起也。无论中风、伤寒,入阳明后皆化为温,是温病者伤寒之归宿也。惟其初得之时,中风、伤寒、温病,当分三种治法耳。为中风为伤寒之诱起,是以太阳篇开始之第一方为桂枝汤,其方原为治中风而设也。《伤寒论》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缓脉与迟脉不同,脉搏以一息四至为准,脉迟者不...
麻黄
205
2024-10-17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
(《本经》中品) 〖释名〗龙沙(《本经》)卑相(《别录》)卑盐(《别录》。〔时珍曰〕诸名殊不可解。或云其味麻,其色黄,未审然否·张揖(《广雅》)云:龙沙,麻黄也。狗骨,麻黄根也。不知何以分别如此?) 〖集解〗〔《别录》曰〕麻黄生晋地及河东,立秋采茎,阴干令青。〔弘景曰〕今出青州、彭城、荥阳、中牟者为胜,色青而多沫。蜀中亦有,不好。〔恭曰〕郑州鹿台及关中沙...
石钟乳
205
2024-10-16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
(《本经》上品) 〖释名〗留公乳(《别录》) 虚中(吴普) 芦石(《别录》) 鹅管石(《纲目》) 夏石(《别录》)黄石砂(《药性》。〔时珍曰〕石之津气,钟聚成乳,滴溜成石,故名石钟乳。芦与鹅管,象其空中之状也) 〖集解〗〔别录曰〕石钟乳生少室山谷及太山,采无时。〔普曰〕生太山山谷阴处岸下,溜汁所成,如乳汁,黄白色,空中相通,二月、三月采,阴干。〔弘景曰〕...
1..
«
3
4
5
6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