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中医辞典 本次搜索耗时 0.046 秒,为您找到 245 个相关结果.
  • 332. 我舅舅用此方治好了多年的气管炎

    我舅舅患支气管炎 多年,先后经几家医院治疗不见好转,后来求得此特效药方,用药3天后痊愈。现介绍如下: 配方 :白茯苓9克,川贝、杏仁、桑皮、甘草、五味子、京半夏、当归、陈皮各6克。 熬药与服药 : 第一剂药:第一天下午5点熬,晚上9点服。 第二剂药:第二天晚上9点熬,第三天早上7点服。 第三剂药:第四天早上7点熬,中午11点服。 最后,三剂药渣全...
  • 慢性胃炎

    490. 吃猪心加白胡椒治慢性胃炎有好效果 491. 服蜂巢治好20年的慢性胃炎 492. 用此药方2周能治愈胃病 493. 我用黄连素治好了糜烂性胃炎 494. 中国十大名医之一董建华的“胃苏冲剂”方 495. 用蒲公英治疗慢性胃炎效果好 496. 我坚持手脚穴位按摩治慢性胃炎效果佳 497. 用按摩法治慢性胃炎需辨证施治 498. 刺激“...
  • 299. 我哥哥服醋蛋液使咳嗽消失

    我身患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硬化,经常胸闷,视力减退,后又患肩周炎。严重时穿衣手背不过来,一到冬天,稍微受点风寒,就咳嗽不止,经常咳出眼泪,有时半夜咳醒家人。为此,我吃了不少西药和中药,收效不明显。后来,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用醋蛋液 自治。在连续服8个醋蛋液后,上述病情均有明显好转。入睡不再吐长气,不感到胸闷了;眼睛也比以前明亮起来,不戴眼镜看报也不像以前那么吃力...
  • 368. 丝瓜藤滋水被称为神奇的“返老还童液”

    1)什么叫滋水 2)丝瓜的种类和栽培 3)滋水服用对象 4)关于接滋水的方法 丝瓜藤滋水 ,是把丝瓜藤蔓剪断后从根部吸收的营养液,无色透明,有清香味。用容器盛装,口服外用,有祛病美容之功效,被称为神奇的“返老还童液 ”。 我老伴原是桐乡市出名的“病号教师”。35岁的哮喘病转化为肺心病,瘦如柴棒,头发发白,丧失工作能力。诸如头刀猪血、北瓜冰糖、蝙蝠...
  • 589. 拉肚子七八天只吃艾蒿叶两次即愈

    去年夏天,我因没注意饮食卫生拉开了肚子。七八天时间,拉得我两眼发黑,国肢无力,吃了不少医治拉肚的药,均不见效。这时,别人告诉我一个偏方:将干艾蒿叶3~9克嚼碎后咽下,早晚饭前各吃1次。 我用后当天就很显功效,第二天又早晚各吞服1次,病就痊愈了。 注意 :阴虚火旺、血燥生热、有失血病者禁用。 百姓验证 :重庆大渡口区圩钢村高华,男,68岁,退休。他来信说:...
  • 161. 应用季德胜蛇药片治乙肝好得快

    乙肝是国内外医学界所公认的多发病。我国也为乙肝高发区,患者多达1亿以上,并且大部分发展为持续性肝炎,向着慢性——肝硬化——肝癌发展,也有转化为血癌的。所以,防治乙肝已成了当务之急。 虽然目前尚无医治乙肝的特效药,但这并不是说乙肝就不可治愈。我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综合治疗的方法,已治愈多人,现介绍给大家。 1 )患者要树立坚强的信念,自始至终保持乐观,坚...
  • 467. 我用陈艾红糖曾治愈胃病患者百余人

    配方及用法 :陈艾30~50克,红糖50克。将红糖加水50毫升,煎成浓汁,再加入洗净的陈艾合炒,然后加水200毫升,煎10分钟左右,热服。 我用此偏方治胃病 患者百余例,获良效。婴幼儿腹痛者,用红糖混陈艾嚼喂服,亦收效。 引自:《中医药奇效108招》 百姓验证 :广东广州市五羊新城寺右新马路113号彭宗堂,男,35岁,保安员。他来信说:“1998年9月...
  • 289. 采用三子猪肺汤治老年肺气肿效果佳

    每年冬春季节,一些老年肺气肿 患者的病情就一天天地加重起来,稍一活动就会出现胸闷、憋气、气急、呼吸困难、咳喘等症状。经过打针、吃药治疗后,诸症明显减轻,但稍不注意,又因受凉、劳累而重新发作。这样长期反复发作,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认为自己的病没法治了。 近来来,我在临床上采用三子猪肺汤治疗老年性肺气肿 ,疗效较显著。一般服1~2剂后,胸...
  • 731. 我用鲜番薯叶为邻居治愈了便秘

    配方及用法 :鲜嫩番薯叶(包括叶和叶柄)100~150克,洗净后加水约800毫升,煮沸10分钟,去叶取水,温服,可加少许白糖调味。成人首次服500~600毫升,儿童酌减。8小时后未解大便者可重服一次。 疗效 :治疗36例,服药1次顺利排便者27例,服药2次排便者9例,全部病例在第一次服药后12小时内排便。 引自:1990年第1期《广西中医药》、《单味中药...
  • 2.滋膵饮

    治消渴。 生箭芪(五钱) 大生地(一两) 生怀山药(一两) 净萸肉(五钱) 生猪胰子(三钱,切碎) 上五味,将前四味煎汤,送服猪胰子一半,至煎渣时,再送服余一半。若遇中、上二焦积有实热,脉象洪实者,可先服白虎加人参汤数剂,将实热消去强半,再服此汤,亦能奏效。 消渴一证,古有上中下之分,谓其证皆起于中焦而极于上下。究之无论上消、中消、下消,约皆渴而多饮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