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中医辞典 本次搜索耗时 0.093 秒,为您找到 252 个相关结果.
  • 8. 十大功劳

    别名 黄天竹、土黄柏、刺黄柏、刺黄芩(四川)、木黄连。 来源 为小檗科十大功劳属植株阔叶十大功劳 Mahonia bealei (Fort.) Carr. 及狭叶十大功劳 M.fortunei (Lindl) Fedde,以根、茎、叶入药。 形态特征 1.阔叶十大功劳 常绿灌木,高达4米,全体无毛。根粗大,黄色。茎粗壮,直立,木材黄色。单数羽状...
  • 233. 本偏方治骨结核一般1剂可愈

    配方及用法 :鹿茸5克,男发5克,母牛前腿骨一节。把牛骨开一洞,取下光整骨盖备用,余药混合装入骨髓腔内,然后盖上骨盖,用丝线缠好,以免骨髓油外溢;加水淹没骨头,煮沸2小时,把骨头取出折断,取出骨髓油及药物,用纱布过滤挤出骨髓油即得。一次口服。 疗效 :一般1剂即愈。如1剂不愈者,于半月后服第二剂。 引自:《实用民间土单验秘方一千首》
  • 271. 用本药方为女儿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不到2个月即愈

    结核性胸膜炎 是胸膜受结核杆菌感染所引起的胸膜炎症。结核杆菌进入胸膜的途径有三:肺内(包括肋骨、脊柱)结核病灶直接蔓延;结核杆菌沿肺内淋巴管逆流至胸膜;经血液循环到达胸膜。本病分干性(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和渗出性(浆液纤维蛋白性)胸膜炎两种。1)干性胸膜炎起病较急,主要症状为胸痛,如胸侧腋下部痛,深呼吸或咳嗽时加剧,累及膈胸膜时,痛可放射至颈、肩或上腹部。可有...
  • 466. 四黄汤偏方对胃轻型出血很有疗效

    上消化道出血 ,经口而出者,统称吐血。一般血色较暗,夹有食物残渣,常见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肝硬化食道静脉破裂、胃癌、胃黏膜脱垂等。尽管见于不同的疾病,但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胃络受伤而吐血。这里介绍止吐血的偏方四黄汤。 配方及用法 :黄芪15份,黄连9份,生地黄30份,大黄15份。上述四味药研末,过200目筛后混合,分为30克一包,备用。用时取...
  • 12. 每天一杯白开水,很少患感冒。

    我有一个专治感冒的单方 ,是江山市卫生局的老周传给我的。自从使用以来,一直非常有效。 1989年,我43岁,那年我隔三差五得感冒。尤其在夏天,更是频频发作,无法避免。每逢发作,便头痛发烧,鼻孔不通,闷得发慌,筋骨酸痛,坐立不安,迷迷糊糊,只想睡觉。CPC、板蓝根、速效感冒丸全吃过,葡萄糖点滴也挂了,效果就是不明显;医院跑了一趟又一趟,毛病就是好不了,有时反...
  • 932. 用按摩命门穴法治肺心病出现奇效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肺部、胸廓或肺血管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而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最终发展为右心衰竭的一种继发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其次是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和重症肺结核。另外,矽肺、肺纤维化等也可导致肺心病。 本病属中医“痰饮”、“支饮”、“水气”、“咳喘”范畴。临床常有咳嗽、咯痰、气喘、咯血、胸痛、...
  • 二、怪病的起因与征兆

    钩端螺旋体病,病源是钩端螺旋体,一种微小的生物,人们的肉眼是看不见的。医学界用特殊染色后可在显微镜下看到,形态呈螺旋形,两端常弯曲成钩状,能运动,沿长轴呈波浪式或旋转式前进。 钩端螺旋体在50℃以上温度,经30分钟左右可杀灭。 这种螺旋体主要寄生在鼠类体内,其次是牛、羊、猪狗等。动物感觉后,病原体在它们的肾脏内生长繁殖,并不断从尿中排出,污染山沟、池塘、稻...
  • 1095. 我单用田螺治癃闭非常灵验

    1994年3月,我患了癃闭 ,出现尿频、尿急和滴沥不畅的毛病,经B超检查,前列腺已达5.8厘米×4.5厘米,成为Ⅱ度肥大,质硬。虽经中西医多方治疗,但总是预后不良,反跳不休,有时甚至发生尿路阻塞,只得靠插管导尿,弄得心神不宁,狼狈不堪。到了5月,我的一位老友(退休中医师)推荐一个小方让我试用,我按偏方治疗不到半月,病竟然奇迹般痊愈了。 具体方法 :取大田螺...
  • 864. 我用祖传七代秘方治低血压极其有效

    1975年春,我患了低血压病,头晕目眩,不能工作。求名医诊治,每天1剂中药,连服100多剂,又配合食疗,吃鸡蛋数百个、红糖数十斤,花了400多元钱,100多天血压仍是上不来。 最后,我从一位近百岁的老人那里得到一祖传七代秘方,每天1剂,4剂痊愈。 此消息传出,低血压病人及其家属登门求方者络绎不绝。迄今,用此偏方治愈了低血压病人近百例,无一人复发。 配方...
  • 929. 注射硫酸镁治心力衰竭均成功

    心力衰竭是心肌收缩力减弱衰退,不能将脉回心血充分排出,从而引起静脉血受阻淤血;另一方面发生动脉系统供血不足,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从而出现呼吸困难。 配方及用法 :25%硫酸镁2.5~5克加入500毫升葡萄糖注射液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一般连用3~7天。心衰基本控制后改用每日1.25~2.5克,肌肉注射。 疗效 :1985年第2期《中华急救医学》杂志报道...